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网易2010金钻奖"12月15日在北京威斯汀酒店举行颁奖仪式,我应邀致辞。以下是经本人整理完善的致辞内容,标题为《三维金融说》。

金融改变生活,可以富民强国,可以兴邦,可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各类各层经济决策者所认识。但据我观察,许多人所理解的金融似乎只有一个维度,即资金融通,或者“来钱”。其实金融有三个维度:一是金融资金,二是金融智慧,三是金融机制。只看到金融资金,是片面的。所以我要提出一个“三维金融说”。

金融资金,即金融资金的运动,或者通俗地说即“来钱”,是金融的第一个维度。有关金融的教科书定义就是这么说的:金融就是资金融通。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在市场经济中,各类商品或资源跟着货币走,谁有了货币资金谁就有了支配各类商品或资源的权力,因此,货币资金的运动决定各类商品或资源的运动,决定资源配置,是经济肌体的血液,由此可见资金运动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搞市场经济,人们越是重视“来钱”、重视金融的原因。

但金融更在于智慧,我所理解的 “金融智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跨时空交易,跨时空聚集资金、资源,把未来的资金、资源拿到现在来用,把A、B、C……的资金、资源转让给X使用,反之亦然。马克思有过这样一句话:“假如必须等到单个资本增长到足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而“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我们常讲我们的制度的一大优势即“集中力量办大事”,其实金融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跨时空交易,跨时空聚集资金、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它又不同于非市场力量或行政力量的“集中力量办大事”,金融“集中力量办大事”与非市场力量或行政力量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金融的跨时空交易智慧,还能使资金、资源最大限度地流动起来,而这正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

二是善于发现、赋予、创造价值。比如,据统计,中小企业的资产60%是以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形式存在,2009年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有15万亿人民币,这就是很有价值的融资质押物,发现其作为有效质押基础的价值,就可以通过保理等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就是金融发现价值的意义。又比如,从不足值的贵金属货币到纸币到电子货币,其价值都是一定的金融安排所赋予的。独立于现实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按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虚拟资本,如股票、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其价值也是一定的金融安排所赋予的。涉农贷款一直苦于没有有效的抵质押物,我所知道的海南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就通过赋予农民诚信以价值,在贷款额度、利率、速度等方面给讲诚信的农民以优惠,或者通过各种社会社区组织互保联保,创造了抵质押物的替代品。这就是金融智慧。

三是善于发现、创造、选择机会。通过跨时空交易,跨时空聚集了资金,还要善于发现机会、创造机会、选择机会,以为聚集起来的资金找到最有利的投资或消费机会,以使既定资金的机会成本最小,或使既定资金的投资或消费收益最大化,这也是需要金融智慧的。

四善于发现、支持、培育优质企业家。金融资金的主要部分要借贷给企业去使用,而大大小小的企业都需要组织者、经营者,需要领军人物,需要领袖。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优秀企业家就是这样的将才。所以,金融资金借贷给实体企业,要收获好效益,就要找到优质企业家。所以,作为金融家,必须善于发现、支持、培育优质企业家。不仅要善于发现、支持和培育崭露头角的优质企业家,而且更应善于发现、支持和培育潜在的优质企业家,尤其是熊彼特所特指的“创新企业家”。后者的创新能大大增进社会福利,同时创造超额利润,同时亦为金融资金带来超额利润。

五是善于在支持客户发展与管控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或者统一。支持客户发展与管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家始终面临的主要矛盾,在这对矛盾之间寻求平衡或者统一,正是金融家专业技能的集中体现,当然也正是金融智慧的集中体现。

金融又是一种机制。这源自金融资金有别于财政资金或其他资金的特殊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25章引用图克的一段话,阐述“信用”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信任性,即信用是以借贷双方的信任为前提的;二是偿还性,即有借有还,到期归还:三是报偿性,即借用者归还贷款时必须付给所有者一定的报酬。正是这三性决定了金融资金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资金不能被白用,决定了其硬约束性。马克思《资本论》里还有一句话:“在这里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人们互相利益的压力。”金融资金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就“只承认人们互相利益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构成一种强制机制,一种硬约束机制。如果没有强制,没有硬约束,借钱可以不还,谁会认真去用这个钱呢?借钱一定要还本付息,借钱的人就要进行经济核算,并力求未来的现金流足以还本付息。这也是淘汰低效、无效使用资金的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有赖于这样的机制。

话题:



0

推荐

杨再平

杨再平

416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生于湖北恩施深山老林,吃过观音土,放过牛羊,做过篾匠,干过各种农活,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教导主任。有词为证:“京城常梦,木屋青瓦,红薯包谷。让时光倒流,与牛羊共舞。野菜粗粮养顽童,为油盐,刃竹织篓。读了几句书,向往山外头。”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中国唱不衰》等专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