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0年11月29日出发,来澳大利亚参加为期10天由中国银监会与澳大利亚审慎监理署共同举办的第二期银行监管高层研修班学习考察。研修班由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先生带队,会机关有关部门和部分银监局主要负责人共24人参加。算是到澳大利亚来充电。

前几天,听了澳大利亚审慎监理署(APRA)有关官员讲授APRA职能、运营及组织结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金融集团监管、并表监管、宏观审慎监管、预警系统、压力测试、危机管理等课程,收获不少。

澳大利亚作为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其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亦受到波及,包括:融资成本和可获得性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期批发借贷融资;关闭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以及证券化市场造成大规模重组;澳资银行传统的融资方式和流动性管理经受挑战,等等。但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未出现欧美那样的大型金融机构被政府接管或倒闭现象,即使美欧危机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澳大利亚仍是在西方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时候,澳大利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也是非常低的,银行的收益还是有两位数的增长,金融机构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在4%左右,保持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最高的高质量资本充足率,其经济正逐步强劲复苏。

截止2010年6月底,澳大利亚金融体系总资产4.82万亿澳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达3.75万亿澳元、占到78%,尤其是国民银行、联邦银行、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业务贯穿全国,总资产占澳大利亚境内全部银行资产的60%以上,均跻身在全球50大银行之列。

当然,澳大利亚银行也存在两大软肋:一是其负债过度依赖长期批发、资本、货币市场融资,且三分之一依赖国际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关闭、证券化市场停顿,其融资获得性及其成本受到严重影响,其传统融资方式和流动性管理经受严峻挑战;二是其贷款60%投放于地产,过度集中隐藏风险。

澳大利亚在1998年之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制度。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急剧增加的呆坏账给一些金融机构带来严重问题并造成重大损失。为使监管体系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妥善解决金融业出现的问题、防范联邦储备银行集监管和最后贷款人职责于一身的道德风险,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将分业监管改为集中监管。1998年7月1日在合并联邦储备银行、保险及养老金委员会和州政府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的基础上创建了澳大利亚审慎监理署,负责对银行、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机构以及各类金融业务进行审慎性监管。同时创建了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负责监督管理证券业务,包括市场交易行为、金融交易所、公司的规章制度建设,公司治理结构、破产清算和接管程序,以及通过打击金融犯罪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等。

目前,澳大利亚的金融监管框架主要由审慎监理署、证券及投资委员会(ASIC)、联邦储备银行等组成,它们依据法律各有不同的监管重点,共同维持金融体系的高效性、竞争性与稳定性。澳大利亚审慎监理署的职责任务是制定和实施审慎标准和惯例,以确保在合理的外部环境下,被监管的金融机构在一个稳定、高效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内严格遵守金融行业操守标准。该署是准政府机构,启动资金由联邦政府提供,日常经费开支来源于行政征费及一些直接收费,比如这次应对危机政府预算另外拨付了专门款项。该署现有职员612人,还有临时性人员和行政人员。该署内设机构分五个部分,即综合机构部、专业机构部、监管支持部、政策研究部和行政管理部,其中综合机构部、专业机构部分别负责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是审慎监理署中的一线监管部门,一线监管人员会同监管支持部的技术专家一起对被监管机构进行综合监管。

课后初步体会有二:第一,澳大利亚幸免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其有别于美欧经济体的金融监管值得称道。一是比美欧监守风险底线,坚持审慎原则。比如,审慎监理署对于银行房地产贷款不仅对贷款成数有审慎性要求,而且要求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抵押保险,并根据有无标准合法抵押,设定住房贷款成数和风险权重。在危机前采取了一系列审慎监管措施,包括高度重视跨境监管、强化资本监管、改善信用标准和资本质量以及督促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澳大利亚于2008年1月1日引入巴塞尔II,在巴塞尔II框架下,审慎监理署通过推行更为分散的风险权重、明确最低资本和对抵押贷款保险(LMI)机构相关要求等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同时还有差别地评估每家银行的资本水平并重设审慎资本率(PCR),对使用高级法银行提出更高要求,坚持对存款机构本身的资本充足率和存款机构所属或所在集团的整体资本率同时进行监管,以确保授权存款机构稳健经营的所需资本及质量。审慎监理署在日常监管过程中注重监测和评估经济周期变化对银行资本质量造成的影响,通过持续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以及压力测试,关注银行贷款特别商业地产信贷高违约率情景下风险状况,及时对大型银行内部监控和合理风险评级评估与拨备提出要求。要求银行采用审慎监理署提供的标准制定适当的损失拨备政策以计提和保持充足的准备金,以确保对各种固有风险和无法明确识别的相关风险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审慎监理署还强调银行自身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防线,要求被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标准,并通过与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定期接触及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评估银行内控机制的运作方式程序和整改措施与效果,督促意识到表象所掩盖的潜在风险,降低产品复杂度和加强透明度,防止过度承担风险,确保政策与董事会风险偏好相一致和内控有效性。二是比美欧有预见性、前瞻性。比如,其自2003年就地产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并不厌其烦对业界进行风险提示,进行早期预警。

第二,尽管中国经济体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也不错,银行业自身保持了稳健,同时强有力支持了经济增长,但我们的金融监管与澳大利亚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一是我们的工具箱及早期预警系统远不如澳大利亚完备,比如其PAIRS及SOARS体系。二是我们的监管资源及流程,需要吸取澳大利亚的经验,进一步整合,比如其现场与非现场监管资源及流程的整合。三是我们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分工协作,存在职责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澳大利亚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吸取。

话题:



0

推荐

杨再平

杨再平

416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生于湖北恩施深山老林,吃过观音土,放过牛羊,做过篾匠,干过各种农活,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教导主任。有词为证:“京城常梦,木屋青瓦,红薯包谷。让时光倒流,与牛羊共舞。野菜粗粮养顽童,为油盐,刃竹织篓。读了几句书,向往山外头。”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中国唱不衰》等专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