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7月2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0-2011)》。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次发布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编纂工作由协会研究委员会组织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交通银行牵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汇丰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12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报告的编纂还得到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以及协会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

撰写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向业内、业外及世界展示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全景图”;就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研判。该报告力求突显权威、专业、全面、深入的特点。

报告由10篇37章构成,共26万字,分别从发展环境、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发展转型、服务改进和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发展业绩、机构分类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分析与展望。

报告显示,201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国银行业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克服种种不利影响,信贷投放平稳有序,盈利能力明显恢复,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着力推动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信贷投放相对平衡,盈利增速显著回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监管政策,主动调整放贷节奏。信贷增速有所放缓,投放节奏更为平衡。在规模增长和息差提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净利润增速明显回升。

——业务转型稳步推进,中间业务增长提速。小企业、个人贷款增速较高,均超过总体贷款增速,在总贷款中的比重相应上升。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速度有所提高。

——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商业银行开展了在境内设立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试点,并不断提升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大型银行的国际化进程继续推进,跨文化经营、跨境风险管理的水平稳步提高。

——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不良贷款的结构进一步好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水平继续攀升,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组织架构不断完善,流程银行建设持续推进。构建战略业务单元,强化板块运作和条线管理。着力精简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战略执行能力。推进前中后台分离和集中化运营,提高业务管理效率。

——持续改进金融服务,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树立科学服务的理念,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出色地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金融服务工作。将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和日常管理,以社会民生福利目标引导信贷资源配置,以低碳金融支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无私奉献精神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以人本管理构建和谐行业。

报告预计,2011年全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犹在。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物价上涨压力持续加大,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银行监管更加科学、高效。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仍将保持稳健运行态势。

发布会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主持,报告牵头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报告进行现场解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易诚、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主任张晓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应邀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我做了开场致辞。

我的开场致辞围绕“首次发布银行业发展报告意义重大” 主要阐述了以下几点:

首次发布这个报告填补了一个重大缺憾。我国金融体系属极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银行业资产超百万亿,占全部金融资产90%多,在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融资占88.1%。前不久统计银行提供各项服务1076项,其中对个人服务免费就80项。经济增长高度依赖银行融资,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多方面离不开银行服务。银行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样重要的行业一直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年度发展报告,是一大缺憾,发布这个报告填补了这个缺憾。

第二,此报告为业界各层级经营管理决策者及广大从业人员了解行业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景图”。这对各机构各层级经营管理决策者及从业人员把握行业发展大局、科学决策、有效开展业务等意义重大。

第三,此报告为外界全面深入了解银行业真实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权威性参考。“隔行如隔山”,外界对银行业的了解毕竟有限,或者片面,甚至难免有误,这就需要银行业自己提供权威的报告让外界全面深入了解。尤其是,个别媒体对银行业进行严重歪曲报道,影响银行业乃至国家金融安全,在有了这个报告后,就很容易澄清。比如《新世纪》周刊2011年28期刊发的《中国银行业破产立法重启》一文,无视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无视农村信用社整体运营稳健的客观事实,编造了“农村信用社濒临破产的不在少数”,“近3000家农信社经营情况较好的不到十分之一”等不实言论,该文发表后,被部分媒体以“九成农信社濒临倒闭”为题大量转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一些农信社挤兑,扰乱了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事实是农信社整体资本充足率2010年首次达到8%,不良率降至7%,拨备增至60%多,利润600多亿,增长80%多。如果让那篇报道的始作俑者及后来的转传者看看我们这个报告中有关农村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那部分内容,或许就不会那样写那样转传。

第四,通过这个报告向世界展现中国银行业的真实发展,让某些国际评级机构不顾客观事实恶意唱衰中国银行业的所谓“评级预言”不攻自破,意义更在于在国际上体现中国银行业应有的话语权。我们知道,国际上不少评级机构乃至单个银行,每年都要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或展望报告,这无可非议。但我们自己却没有权威的银行业发展报告,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任由别人评说,这就不应该。尤其某些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不顾客观事实恶意唱衰中国银行业,更不可任由。比如,今年3月惠誉信用评级公司召开记者会表示,由于创纪录的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飙升,中国在2013年年中以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概率高达60%。6月22日,又又召开记者会表示,由于中国在2009年开始信贷扩张,预期最坏情况其不良贷款率会达到15%,正常情况会达到中单位数即约5%。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业资产过100万亿,同比增长18.9%;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333亿,同比减少3亿,不良率1.08%,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损失准备金9972亿,同比增加534亿,拨备覆盖率230.2%,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贷款准备率2.48%;商业银行加权资本充足率11.84%,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9.81%;第一季度盈利3155亿,同比增加801亿,增长34.1%。这样的业绩怎么支持上述“评级预言”?至于可预见的未来负面事件及其发展趋势,我以为也是高概率不支持上述“评级预言”。我也敢预言惠誉信用评级公司有关“中国在2013年年中以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概率高达60%”的评级预言破产的概率高达90%。穆迪2002年发表的“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称“2007-2008年左右,是中国银行业整个不良资产开始全面暴露并趋于峰值的敏感年份”,标准-普尔2003年发表的“中国银行业展望”称,“这个国家的银行业要将其平均不良贷款率降到5%,至少需要10年,很可能需要20年”,那样的预言不是都破产了吗?更重要者在于中国银行业不能任由某些国际评级机构评说,而应有自己的话语权,这个报告应是中国银行业国际话语权的体现。

话题:



0

推荐

杨再平

杨再平

416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生于湖北恩施深山老林,吃过观音土,放过牛羊,做过篾匠,干过各种农活,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教导主任。有词为证:“京城常梦,木屋青瓦,红薯包谷。让时光倒流,与牛羊共舞。野菜粗粮养顽童,为油盐,刃竹织篓。读了几句书,向往山外头。”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中国唱不衰》等专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