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2011深港东盟金融产业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我应邀出席并担任演讲嘉宾,发表了题为《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必需的配套工程》的主旨演讲。以下是演讲整理稿,请分享。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高兴,也很荣幸在如此国际化的论坛上面发表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演讲。我今天想讲“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必需的配套工程”,围绕这个题目说说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这有三个推动力:一是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要求相应的国际货币地位。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的进出口贸易有可能超过3.5万亿,而去年美国是3.2万亿,今年很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早已世界第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经营及投资的步伐也不断加快,2010年我国企业对12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3000多个项目,投资额近600亿美元,这相当于2000年的50倍。中国自身的经济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发展,要求相应的国际货币地位。
二是新兴市场及国家,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都愿意持有人民币。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比如东盟是入钞方,东盟将商品卖给中国,所以愿意接受人民币。同时,人民币良好的升值预期也是新兴市场及国家持有人民币的重要原因。
三是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认识到,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进行多元化改革。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不少分析家认为是过度创新和美国过度消费造成的,实际上美国之所以过度消费,背后是因为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美国为什么能够甚至必须消费世界,能够甚至必须寅吃卯粮?因为美元一直在充当世界货币,而作为世界货币就一定要保证美元在“体外”流通,因此一定要有贸易赤字;而作为世界货币,其币值要相对稳定,又不能持续保持贸易赤字。正是这一“特里芬悖论”,让美国人能够甚至必须消费世界,能够甚至必须寅吃卯粮。金融危机的共性关键词是“泡沫”,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个性关键词则是“全球性”,是全球资源吹大了美国资产泡沫,其破裂造成的影响当然也是全球性的,叫做全球性海啸。因此,危机之后,不只是中国,很多国家都在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货币多元化是改革的方向。
第二个观点: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内外兼修、内外配套”的过程,离岸市场是必需的外在配套工程。
一国货币国际化,首先当然要有内在的东西,就是说,要有一只能够生“货币国际化蛋”的“经济金融体系鸡”,经济体规模要足够大,经济发展要有质量,金融也要相对的稳定等等,总之,要有一系列的经济金融条件,能够“生出”国际化货币。最终达到完全可兑换的程度,要求是很高的。目前,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必须要使整个经济金融体系修炼到能够下“国际化货币蛋”的程度。
国际化当然是开放的。货币要在外流通,交易结算货币最终要能够成为储藏货币,要让世界所接受,必须要有外在配套,离岸市场就是必需的外在配套工程。一个货币要国际化,没有离岸市场是不可能的,尽管你“内在条件”做得好,尽管你的鸡也能下蛋,没有外在配套也是不能成为国际化货币的。
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可以看出来,2008年美国人的美元存款是13万亿,有11%是存在境外的;非居民持有3万3千亿的美元,有76%是在离岸,不存在美国境内;还有非居民发行的美元债券3.64万亿,其中88%是离岸交易的,欧洲美元就更早了,可以说没有离岸市场就没有美元大规模国际化。1986年,日本在东京建立了离岸市场,使得日元离岸交易从1986年的192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2150亿美元,4年的时间增长了11倍多。日元国际化顶峰时期是1990年,当时日本37.5%的出口和14.5%的进口贸易是用日元结算的,日元在国际货币储备中占比达到8%,而同一时期的英镑国际储备仅为3%。由此可见,国际化都会有相应的离岸市场配套。
做金融好比做都江堰工程,好比构建“金融都江堰”。2000多年前,没有都江堰的成都平原经常水患,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将水储存起来加以引导,使得成都平原成为肥沃的地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金融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离岸市场相当于“国际金融都江堰”。没有这样的“国际金融都江堰“,离岸货币不能疏通、疏导,形成“离岸货币堰塞湖”,不仅国际化不可能,而且颇具风险。
第三个观点:人民币国际化已到需要离岸市场的阶段。
以2009年7月人民币境外结算试点为界,在此之前人民币结算是自发的,开展人民币境外结算试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迈出的第一步。人民币境外结算2009年以来发展很迅速,去年就超过5000亿,今年已超过万亿。用人民币结算后,非居民拿到人民币干什么?没有离岸市场,实际上我们已经感觉到在境外,尤其是香港地区已经形成了人民币“堰塞湖”,既无法回流也无处投资,需要有相应的离岸市场这个“都江堰”来进行境外人民币的疏导。
第四个观点: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得天独厚,呼之欲出。
香港早就有大量的人民币,现在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有6000亿,但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大家都用人民币存款,不用人民币贷款,而且投回去非常难。前一段时间大家都不愿意用人民币贷款,都愿意借港币或美元,使得港币、美元供不应求、“HIBOR”调节失灵,这些情况说明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人民币“堰塞湖”,急需规范、有效的离岸市场来疏通。在这方面,内地中央政府、监管部门、央行都是积极支持的。今年8月李克强副总理到港考察也明确表示要支持。
解决香港人民币“堰塞湖”的方案就在于构建这样离岸中心。离岸中心要解决如下问题:一是为香港各银行所持有的人民币向内地回流要提供渠道,形成香港和内地的人民币循环。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比方说42家清算银行、境外央行以及境外参与行,能够到内地参与内地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这是一个循环渠道。有的银行家建议能不能跟内地进行掉期货币互换,这个也是一个循环。二是要为香港的居民或企业持有的人民币提供投资渠道,不仅可以在香港投资,而且还能在内地投资。截止2011年10月,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已达1600亿。2011年4月,香港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产品,汇贤产业信托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是鼓励在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为港人提供、开发更多人民币理财产品,使得港人不仅持有人民币能够得到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好处,更能得到人民币投资带来的好处。四是鼓励两地企业在贸易中更多以人民币计价。五是通过离岸市场沟通人民币在境外直接投资。比方说今年1月份,人民银行发了一个管理办法,鼓励内地银行在香港分行或代理行,把内地人民币通过香港运作之后,对境外企业直接投资给予贷款,提供信贷支持,实际上就是把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沟通好。
我也注意到,新加坡对建立离岸中心也是很有积极性的,凭我的直觉,随着人民币境外结算的推进,新加坡作为另一个离岸中心,完全有可能紧随其后。人民币要国际化,肯定不只香港一个离岸中心,新加坡优势在于背后有东盟,我们跟东盟之间贸易量也是不小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后也会有别的离岸中心建成,新加坡可能是紧随香港之后。我也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做更多深入的探讨。
谢谢!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