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2)》。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协会研究委副主任连平、人行研究局副局长李德、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殷剑峰等出席讲话点评。 以下是本人在 发布会上的致辞整理稿,请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业界同仁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连平首席经济学家所带领的工作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份报告作为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的工作成果,为中国银行业协会争了光,加了分。
让全社会关注银行业并做出正确研判
银行业发布行业发展报告何以如此重要?因为银行业不是银行业的银行业,而是全社会的银行业,其安全及稳健发展关系全社会的安全及稳健发展。安全而稳健的银行业,就像空气一样,当其不是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觉得其重要,当其成为问题的时候就特别重要,因为那时现代社会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比如,我们2009年到阿根廷工作访问,看满大街银行广告,巨幅睡美人高枕无忧,文字提示:到某某行存钱,可以高枕无忧。这是因为上世纪九几年该国发生银行危机,存款人提取自己的存款成为问题。我们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就忽略了其重要性。
套用一句美国前总统林肯的经典句式,“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银行业也应该是“of the society,by the society,for the society”。小平同志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有人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如此重要,银行业又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资产规模约占90%,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80%以上。既然银行业的安全及稳健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全及稳健发展,当然就应该让全社会关注、了解银行业,并对银行业有一个实事求是、全面辩证的正确研判。《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2)》正是旨在让社会关注并对银行业做出正确研判的重要报告。
对银行业要有实事求是全面辨证的正确研判
就社会对银行业的正确研判而言,当下特别需要强调几点:第一,中国银行业的今天,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重大社会利好,否定这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甚至把重大社会利好说成不好,实非理性。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其一,银行业的发展从“1”到“1+4”再到“1+4+N”。1978年,国内只有一家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随后又组建了4家国家专业银行,后来又增加了若干银行,截至2011年底,已经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800家。这既是一个从单一机构到多样机构的发展,也是一个“去垄断化”的过程。其二,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由1998年的16万亿左右上升至2011年底的113.3万亿。其三,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来看,历史上银行业的不良率最高时曾高达39%,而现在只有1%。其四,整体资本充足率2000年以前是-2%,现在超12%。其五,拨备覆盖率方面,2003年只有20%,现在接近300%。其六,1999年全行业刚刚有所盈利,利润总额大约是102亿,而2011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0412亿。其七,2000年,中国银行业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的机构只有9家,而去年已经达到了101家,许多经营指标已位居世界前列。以上这些变化毫无疑问是社会利好,而且来之不易,应当珍视珍惜。否定这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甚至把重大社会利好说成不好,实非理性。
第二,在银行业表现超好时,银行业工作者和社会有识之士应更多看到隐患,绝不可高枕无忧,给贴上“暴利”行业的标签而加以打压更不可取。所谓“超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扭转经济急速下滑的局面,银行业响应中央政府的刺激政策,超常规投放信贷,年信贷增量从过去的4万多亿一下子增加到10万亿左右。在国内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利差相对稳定,这种超常规的信贷投放当然带来了利润的超常规增长。这样的超常规增长,是特殊阶段的特殊产物,是不可持续性的。事实上,银行业当下几可预见的未来就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比如,国际金融经济继续危机、国内经济多重矛盾交叉、超常信贷投放风险暴露、国际国内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监管强化等等。做银行必须“晴带雨伞”,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须“居安思危”,我们的银行业工作者和社会有识之士都应在银行业表现不错或超好时更多看到隐患,绝不可从此高枕无忧,至于给超常阶段性利润高增长的银行业贴上“暴利”行业的标签而加以打压,更不可取,两者皆后患无穷。
第三,要辩证地看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维护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体,而不是相互否定,破坏其统一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就不会有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不然怎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血液。当然,按矛盾普遍性原理,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具有矛盾的一面,但定然不是敌我矛盾,不是一方否定甚至吃掉另一方那种性质的矛盾,而更多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的统一体。维护这个统一体,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破坏这个统一,轻者导致社会不和谐,重者导致社会紊乱,实不可取。
第四,对银行业服务也要全面辨证地看,既要看到存在的差距,抨击个别不文明规范、不善待消费者甚至对消费者态度恶劣的行为,同时也要避免哲学上说的“片面性错误”,即以偏概全而完全否定银行业在服务方面改进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方面的改进是显著的,主流是好的。试想十几年前,我们能通过银行缴纳水电费,能在银行买保险、基金,可以在满街的ATM上随意取款吗?那时我们如果要办理异地汇款,可能要等上7天才到账,而今天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我们也能做到实时到账。银行卡凭借安全、高效、便利、快捷等特点,已经逐渐取代现金、支票等,成为最重要的电子支付工具,而其年费才10元钱。商业银行借助现代技术,推进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POS终端等服务渠道建设,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形式,让百姓享受到24小时多层次、多渠道的全天候服务。网上银行仅从转账功能来说,从行内转账发展到跨行转账、到超级网银,使个人网银能够跨空间、超速度前行,为持卡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当然,不文明规范、不善待消费者甚至对消费者态度恶劣的行为时有发生,对个别员工、网点甚至机构在服务方面的不规范、不善待消费者甚至对消费者态度恶劣的行为,决不姑息,社会应该抨击,银行业协会应严格自律,监管部门应严肃查处。但从社会视角,也要避免哲学上说的“片面性错误”,即以偏概全而完全否定银行业在服务方面的改进,要看到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方面的主流是好的,改进是巨大的。个别员工、网点甚至机构的不良行为,毕竟不是319万从业人员、20万个网点及3800多机构的行为。以偏概全不符合辩证法全面看事物的认识论,无限渲染个别不规范、不善待消费者甚至对消费者态度恶劣的行为而妖魔化整个行业更是要不得。
总之,社会对对银行业要有实事求是全面辨证的正确研判。
银行业安全稳健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银行业工作者的定力
当然,打造安全而稳健发展的银行业,主要责任还在银行业自身。为此,银行业自身要保持应有的“定力”,所谓定力,就是善于保持平衡。银行业安全稳健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银行业工作者的定力。在当前国际国内纷繁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银行业尤其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善于保持平衡,表现出“定力”:
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管控金融风险的平衡。支持实体经济就难免有相应的风险暴露,因此必须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管控金融风险,否则就不可持续。相应风险管控得越好,就能更好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如果只支持不管控相应风险,就必然失去平衡而不可持续。反过来说,如果过度强调风险管控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不作为,也会失去平衡而不可持续。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是科学,也是技巧。从某种意义讲,在支持实体经济与管控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是银行家专业技能的集中体现,也是银行家定力的重要体现。
二是金融普惠与重点支持的平衡。金融普惠意味着要支持弱势群体、支持小微企业,但同时也要有条件、有选择、有放弃、有重点。毫无疑问要积极支持弱势群体、支持小微企业、但不是无条件、无选择、无重点,而是要像农民庄稼一样,到一定阶段进行“间苗”,即拔去明显无希望多余之苗,留下少几有望茁壮之苗,以确保其有足够营养茁壮成长。银行业金融支持,既要讲求金融普惠,也要注重重点支持,银行家也要在这方面表现出定力来。
三是社会责任与商业责任的平衡。我们前不久刚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倡银行业要比非银行业企业尽更大社会责任,要最大限度地尽社会责任,与社会共生共荣。这是因为银行牌照是特许的,即使完全私有的银行也具有公共性。不承担应有社会责任的银行,是社会所不容的,是难以立足社会的。最近,我们正在调研国外银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做法和规定,例如利润的多少比例必须捐赠公益慈善事业等,我们也想在这方面搞一个自律要求。欧美银行业能够做到,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业更应该做到。但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首先承担履行好商业责任,包括对存款人、客户、股东等在责任,这是前提。如果商业责任没有承担履行好,就很难承担履行好社会责任,一两次承担履行了,也难以为继。比如,一家银行不能自负盈亏,甚至不能确保存款人资金安全,还捐赠公益慈善事业,那不是伪善吗?因此,做银行必须在社会责任与商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表现出定力。
四是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平衡。银行业战略转型意味着资产负债业务占比越来越小,中间业务占比将越来越大。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占比大约是20%,而国际上很多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已达50%,中间业务占比逐年增长将是一个趋势。中间业务是社会需要的金融服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比如理财、外汇支付、结算、银行卡、电子银行业务等,都是能够增加社会福利的中间业务。但发展中间业务不是丢弃资产负债业务,两者之间也要有一个平衡。
五是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之间的平衡。对于银行来讲,无论是资产负债业务还是中间业务都包含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例如,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展了诸如“供应链金融”等创新的资产负债业务,在金融脱媒的环境下,不但留住了大客户,更拉动了负债业务增长,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提升核心竞争力。此外,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种类也由过去的主要集中在结算、代理、银行卡、担保承诺、资产托管、电子银行等品种发展到贸易融资、投资理财及其他综合化经营业务上。因此,如何把握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之间的平衡,也需要一定的定力。
六是竞争与合规及合作之间的平衡。目前,380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度或市场结构与国外许多经济体差不多,属于垄断竞争格局,但由于同质化,竞争其实异常激烈。竞争是一切进步的动因,当然也是银行业进步的动因。但若搞无序化不当竞争、恶性竞争,就会乱套,就会几败俱伤,甚至伤及社会。因此,竞争必须合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并非只竞争不合作,比如银团贷款,不仅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且于客户都是必要的合作。所以,做银行还必须把握好竞争与合规及合作之间的平衡。
定力也好,平衡也好,都要基于正确研判。发布这个报告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让社会及业界如实并全面了解银行业,做出正确研判,保持应有"定力",从而确保银行业安全及稳健发展。一言以蔽之,银行业安全及稳健发展需要基于正确研判的"定力"。
谢谢大家!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