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1月26日,全国地方金融第十六次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联、安徽省政府金融办、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金融时报社、安徽省银监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主办,徽商银行承办。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分别通过有关人员发表了书面讲话。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一组副巡视员陈剑波,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向东,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农村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信用联社理事长宋文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林建华,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蔡江婷,安徽银监局局长陈琼,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舒世忠,徽商银行董事长王晓昕,以及安徽省金融办、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的主要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了演讲。
    来自有关省市金融办、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小地方金融机构、地方银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其它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我与秘书长陈远年、副秘书长张芳分别主持了主论坛。地方金融研究院汤东林副院长及中国人民大学黄隽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专题论坛。
    本届论坛以"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差异化经营与特色银行”、“打造中国特色社区银行”两个专题,同时还举行了51家城市商业银行自发成立的中小银行贸易金融联合会启动签约仪式,并就中小银行贸易金融业务进行了专题讨论。论坛还给2012年服务小微企业及三农双十佳金融产品获奖单位、征文获奖者颁了奖。

         我作了总结发言。以下是本人刚刚整理出的总结发言稿,请网友分享。

 首先,我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主办方之一,对承办这次论坛的徽商银行、安徽省政府金融办表示感谢,对安徽省政府的两位副省长待盛情接待表示感谢!对金融时报、地方金融论坛办公室等单位为这次会议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对嘉宾们为本次论坛所作的精彩致辞、演讲和讨论表示感谢,还要对大家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

  我们办一次论坛,作用在什么地方?我以为,相当于武侠小说中的武林聚会切磋,武林聚会切磋的意义在于提高武艺,我们论坛的意义在于交流经验、提高认识。我们这次论坛交流了哪些经验,提高了哪些认识呢?我分四个板块来总结。

一、关于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

这个板块我们达成了以下几个重要认识。

其一,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是个大题目,中国经济金融下阶段进一步发展将更大程度取决于做好这篇大文章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大国,地方经济的活跃,是其鲜明特色。我们随便一个省拿出来,五六千万人甚至更多,就相当于欧洲中等以上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搞计划经济时强调两个积极性,搞市场经济,也必须强调两个积极性。事实上,我们的地方经济都或多或少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某种程度相当于一个控股公司。地方经济,可谓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微观基础。没有这样的中微观基础,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思议的。

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将更大程度取决于地方经济的活跃和发展。金融也是这样,其下一步进一步发展也将更大程度取决于地方金融的发展。

而地方经济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又将更大程度有赖地方金融,反之亦然。所以,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既决定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各自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更决定整个中国经济金融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

其二,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发展的普遍规律,“共荣”则是我们所需要的良好结果。

“共生”这个词好像是从生物学借来的。它是动植物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到动物园可以看到,一种牛背上总有一只或几只鸟,形影不离,那鸟在牛背上啄什么东西,原来是啄牛背上的寄生虫,那鸟就靠此生存,牛也感觉舒服,并因此控制寄生虫,这就是共生现象。自然界有很多的共生现象。所谓共生,就是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带规律性的普遍现象。过去搞计划经济,资源跟着计划指令指标走,货币不重要,金融不重要,没有地方金融,地方经济也能发展,当然是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搞市场经济,资源跟着货币走,货币当然重要,金融当然重要,地方经济当然离不开地方金融,反之亦然。两者不仅谁也离不开谁,而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亦即共生,成为普遍规律。

既然是规律,就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就只能通过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它、顺应它、利用它,而达成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荣”,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良好结果。

其三,各地金融与经济近些年的发展充分印证了带规律性的共生共荣的理。

还记得当年朱镕基总理说过的“谁家的孩子谁家抱”那句话吗?那“孩子”指的就是地方金融机构,当然是问题机构,是“坏孩子”,对问题机构,对“坏孩子”,各地避之惟恐不及,所以总理才强调“谁家的孩子谁家抱”。

今天可不一样了。近年来,城商行作为最为活跃的地方金融力量之一,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开展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出现了一批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市场竞争力强、社会信誉好、股东回报出色的城商行,为解决城商行未来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城商行已发展成为活跃地方经济,服务地方发展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自身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也得到巨大提升。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146家城市商业银行,有营业网点近万个,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资产总额约11.4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8.9%,较2003年末提高3.61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3.47%,较2003年末提高15.07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万亿元;各项贷款达到5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53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3.2%。有63家城商行进入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的2010年全球银行业1000强。

目前已改制组建了276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63家农村合作银行,全国共有农信社机构网点7.7万个、从业人员76万,提供了全国77.4%的农户贷款,承担了76%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覆盖任务。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农信社总资产达到14.9万亿元,比改革前增长2.4倍;各项存款达到11.5万亿元,贷款余额7.8万亿元,其资产负债和存款规模达到改革前的5倍以上。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5.4%,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31.3%。从2004年开始连续8年盈利。有20家农村商业银行进入了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的2010年全球银行业1000强。

其四,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还存在差距,还任重道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任重道远。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有些边疆偏远乡镇甚至还没有机构网点,截至2011年底,全国还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空白乡镇1696个,有机构网点的地方也存在服务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金融服务可得性在不少地方还是问题。至于金融服务深化、细化,尤其在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某些复杂需求的金融创新,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某些特殊难题的金融创新方面,更是供给不足。一些地方的金融生态不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生存发展,也是问题。在一些地方,不仅应有的政策支持没有,而且信用文化环境堪忧,突出表现为“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屡禁不止等。成为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负能量。

其五,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需多方发挥良好主观能动性,共同努力而促成。

各地方金融机构首先要解决各层级地方各类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问题,让金融普惠之光普照各层级地方各类群体。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服务地方经济的产品、市场、机构、流程、系统、制度等创新,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综合能力。

  当然,我们也期待地方政府进一步转换职能及管理方式,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建立新型的政银关系。期待地方政府综合运用货币、财税、监管等政策,落实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大胆探索和建立多层次的小微企业和农村担保机制,确保中央关于加大对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扶持的系列政策落实到位,引导和激励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投入支持力度。尤其期待地方政府积极改善金融法治环境,健全并联通城乡征信信息,强化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加强对地方企业和社区居民的诚信教育,构建信用文化,打造诚信社会,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监管部门应灵活利用监管政策工具,把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支农支小要求嵌入监管体系之中,实施战略导向监管和信贷投向监管,建立健全金融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发挥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    

银行业协会应发挥好引领作用,发挥好中间纽带桥梁平台作用,引领地方银行业机构服务好地方经济;同时协调好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广大居民的关系,为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的共生共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地方经济与地方金融共生共荣是个大题目,做好这篇文章,不仅关系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两方面发展,更关系中国经济金融下阶段进一步发展。而做好这篇大文章,需要地方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及地方民众共同努力。

 

    二、关于差异化特色银行

首先,须认识差异化特色银行与共生共荣的逻辑关系。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共生共荣,为什么又加入了差异化特色银行的内容呢?就因为差异化特色银行与共生共荣有逻辑关系。适应不同地方的动植物必须且必然有差异。同理,因为各地经济是有差异的,不同地方客户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只有适应并满足其特定需求的金融,才可能与其共生共荣。可以说,差异化特色,既是其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必要前提,也是其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只有差异化特色银行,才能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只要与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就一定是差异化特色银行。

其二,还要认识到差异化特色化是银行的生存法则。齐白石有一句话,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雷同,是文学艺术作品之大忌,剽窃更为人不齿。做生意、做金融、做银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特色,才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和位置。我们讲核心竞争力,就是很难被替代的甚至不可或缺的那种能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那种能力。试想,有了这样的能力,还愁生存发展?因此,应从生存法则的高度来认识银行的差异化特色化。

其三,在银行“跑马圈地”时期,同质化尚能生存发展,但在“跑马圈地”已基本结束的今后,同质化必难生存发展。以改革前的1978年为初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可简单概括为从1到1+4到1+4+n,1即人民银行独此一家,4即新设或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4家国家专业银行,4+n,即现在大小3800多家银行。从1开始,显然是一个跑马圈地的阶段,那时银行业有足够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因而同质化尚能生存发展,但发展到今天,银行业“跑马圈地”已基本结束,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与欧美等国相当,前几大行所占市场份额已低于欧美,加之同质化,我国银行竞争激烈的程度,其实已超过欧美。在这种情况下,不搞差异化特色化,银行的生存发展就成为问题。

其四,差异化特色化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包括产品、服务、网点、团队、机构、流程、治理结构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多维度。刚才廊坊银行的代表讲有15个差异化,是很重要的认识,值得进一步好好研究。  

其五,从区别于全国性大行的地方特色银行到区别于其他地方银行的细分地方特色银行。地方银行不去争全国性业务,做好地方性业务,坚持地方特色,就可与全国性大行区别开来,形成一批地方特色银行。再进而对地方市场进行细分,专做某一行当或某一群体,形成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特色,又可进一步区别于其他地方银行。

其六,只要以客户为中心,就能自然而然的做成差异化特色化银行。因为不同地方的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一客户不同时期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要动态地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并动态地调整网点、团队、机构、流程、治理结构以及文化,就能自然而然的做成差异化特色化银行。

    三、关于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又跟差异化特色化有关系,进而跟共生共荣有关联。地方金融只有扎根地方,深入社区,才能并就能做出差异做出特色,从而才能并就能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

关于社区银行,我们不妨研究一下美国的银行体系。关于社区银行,我们不妨研究一下美国的银行体系。大家知道,在29家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中,美国有8家,美国作为第一金融大国,同时也非常注重发展社区银行。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9月30日,美国共有7000多家社区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储蓄,股票和互助储蓄机构,它们在美国本土各地拥有超过50,000家营业网点。这些社区银行的资产从1000万美元以下至100亿美元以上不等,社区银行占全美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96.4%。按地理区域划分,美国社区银行的分布如下:中北部24.4%、东南部20.1%、中西部19.5%、西南部16%、东北部10.6%、西部9.2%。

在美国,社区银行是小企业和农业贷款的主要来源。报告显示,尽管总资产不足10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仅占全部银行业总资产的21%,但是它们却提供了全美小企业贷款余额的58%。(2012年2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代理主席马丁•格伦伯格(Martin Gruenberg)表示,尽管总资产不足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占全部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低于11%,但其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却占到全行业的近40%)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久前在一个会议上发表演讲说,社区银行是美国经济的基石,美国的社区需要社区银行帮助其增长和实现繁荣。另据有关统计分析,金融危机后,美国社区银行因为资产相对安全,反而引发了部分存款从超级大银行向社区银行转移的趋势。《华盛顿邮报》分析说,当金融危机严重动摇储户对金融系统信心时,人们开始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存款从一家银行取出,存入他们认为更熟悉、更安全的银行,那多半不是面对全球风险的大银行,而是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虽然小微,却有其若干独特优势:一是独特的经营定位。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视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美国拥有非常发达的中小企业,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统计,美国GDP中约有50%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发达的中小企业为美国社区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社区银行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仍会贷给当地中小客户,推动当地建设;而大型银行通常充当资金的“抽水机”,很有可能将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使用。比如,将资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二是基于关系融资的贷款业务。不能出具正规财务报告的中小企业、家庭,很难从大银行获得贷款。相比而言,社区银行十分熟悉本地的客户,能更容易获得借款人的“软信息”,从而在审批客户的贷款时,不会只关注他们的财务数据,还会考虑这些借款人的个性化因素,如资金流量及发展前景等。因此,社区银行在向“信息不透明”借款人放贷、从事基于关系或声誉的贷款或小规模贷款上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在过去近20年里,美国社区银行提供了小工商企业贷款的近1/3和小额商业房地产贷款的40%多。在农业贷款中其所占份额更大,提供农场房地产贷款的65%、农场经营贷款的61%和小额农场贷款(低于50万美元)的75%。三是能够获得大量稳定的核心存款。社区银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社区内的企业和居民,他们的存款利率敏感性低,短期内存款余额可能有所波动,但长期看是相对稳定的。这部分存款为社区银行提供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核心”。在有既定的核心存款来源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对存款服务收取的手续费通常会低于大银行。此外,由于社区银行多是向难以从大银行获得信贷的当地小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因而会收取比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样,社区银行获得的净利差就高于大银行,从而能向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四是能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户,这些员工本身也是社区生活的成员,地缘和人缘优势使得他们具备丰富的社区知识,从而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目前,人性化服务已成为社区银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通过提供人性化服务,社区银行能够将业务从大机构中吸引走。

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恐怕更需要一批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或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基层或底部注入新的正能量,或是破解一直困扰我们的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题的一个解。

做社区银行很重要的一点,不求做大,而求打造“百年老店”。这就要扎根社区,在所在社区培植自己赖以生存的忠诚客户,不仅这一代,而且下一代,都成为其忠诚客户,不就是百年老店吗?

不少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号称社区银行,在我看来它们多数属地方银行,而非社区银行。倒是可以从社区银行业务(community  banking)做起,再逐步准入培养一批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s)。

 

四、关于中小银行贸易金融联合会

这次论坛还举行了51家城市商业银行自发成立的中小银行贸易金融联合会启动签约仪式,并就中小银行贸易金融业务进行了专题讨论。徽商银行银行发起组建中小银行贸易金融联合会,其意义可这样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贸金”。从国际上看,我们已经是一个贸易大国,但我们的银行所做的贸易融资却与我们的外贸总量及比重不成比例,这是不应该丢失的市场机会及市场份额。从国内看,国内贸易金融更落后于国内贸易发展,这既丢失了银行业的市场机会及市场份额,也在一定程度上耽搁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假若贸易金融更积极跟进,国际国内贸易或有更大发展。正式从这两层面看,重视贸易金融意义非同小可。

    二“联合”。 贸易金融本来就需要多家银行联合做,一家大行甚至少数几家大行也做不了贸易金融。刚才有嘉宾讲了安徽的奇瑞,其产业链、供应链很长,上下游关联企业一千多家,相应地就需要很多银行为之服务,一家尚且如此,成千上万家,其贸易融资当然就需要多家银行联合,大行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中小银行了。因此,中小银行的这种联合,也非常有意义。

三是“自发”。我们这个联合会完全是自发组建起来的,他们去年就自发组织,请我去参加,我就很感兴趣。协会是为会员单位服务的,大家自发组织,表明有这方面的需求,协会当然就应支持。

四是“共生共荣圈”。这个联合会充分体现了本次论坛“共生共荣”的主题,可概括出三个“共生共荣圈”:其一是做贸易金融的银行群体与做贸易的实体企业之间构成的共生共荣圈;其二是一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实体企业群体之间构成的共生共荣圈;其三是加入联合会的51家中小银行之间构成的共生共荣圈。

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话题:



0

推荐

杨再平

杨再平

416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生于湖北恩施深山老林,吃过观音土,放过牛羊,做过篾匠,干过各种农活,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教导主任。有词为证:“京城常梦,木屋青瓦,红薯包谷。让时光倒流,与牛羊共舞。野菜粗粮养顽童,为油盐,刃竹织篓。读了几句书,向往山外头。”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中国唱不衰》等专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