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2012年媒体答谢会暨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好新闻奖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银监会阎庆民主席助理出席发布会并讲话,在京主流媒体财经记者及有关负责人、评审专家代表及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办公室及声誉风险管理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我为答谢会写了幅对联,上联:“龙回眸十件大事好新闻”,下联:“蛇展望多重挑战贵机遇”,并发布了“2012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现贴上十件大事,算是代表中国银行业向网友们的一个工作汇报吧!
1、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积极响应,并保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1月6日至7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在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的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重大项目以及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结构升级和民生领域等方面金融需求的支持力度。
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65.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9%,其中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1.69%,同比增长18.2%,连续四年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长的目标;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17万亿元,其中农村贷款余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上季度末高0.2个百分点;其中包括农户贷款余额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季度末高0.5个百分点,同样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作用,让农村百姓享受周到便捷的金融服务,银监会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发布《农户贷款管理办法》。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8家,包括村镇银行799家,其中中西部地区481家,占比60%,并且已开业村镇银行82%的贷款用于“三农”和小企业。
与此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海外机构布局,为国内进出口企业提供海外代付、买方信贷等融资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去”,对出口贸易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大。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境内本外币贸易融资余额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4.2%,比同期本外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7.8个百分点。
此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效果明显。前三季度,国家开发银行和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新增新兴产业贷款1,317亿元;截至三季度末,上述六家银行的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9,385亿元。
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银行业自身稳健发展,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5%,拨备覆盖率达到289.97%,资本充足率达到13.03%。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排行榜,我国银行上榜数量再创新高,达104家,比去年增加3家。其中前10家大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位居第三,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六,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分列第九和第十,中资银行比上年增加1家。中国银行在迎来百年行庆的同时再次入选28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连续两年成为新兴经济体中唯一入选的金融机构。
2、全行业开展“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整顿,监管部门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断改进银行业服务。
1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提出 “七不准”规定和“四公开”原则。随后,各级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全面梳理管理制度,公示服务收费价目,逐一清理纠正不当贷款业务和收费项目,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全行业开展“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整顿。
2012年,中国银监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正式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形成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协会相继发布《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关于严格规范经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自律要求》、《关于进一步完善残障人士银行服务的自律要求》以及《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评选表彰“百佳示范单位”和“明星大堂经理”,评选表彰服务小微企业及“三农”双十佳金融产品,通过行业自律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断改进银行业服务。
3、针对个别地区和领域暴露的风险,监管部门强调守住风险底线,并出台系列相关措施,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年初以来,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较以往严峻,资产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不良贷款出现反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潜在风险突出,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贷款影响增大,部分行业信用风险上升,与企业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挪用信贷资金有关的案件防控形势严峻,银行存款大幅波动,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增加。针对个别地区和领域暴露的风险,银监会强调,要严守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这一底线,维护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行。同时出台了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坚持房地产调控与风险防范同步推进、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强化案件防控、防范跨市场风险传染以及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等六项措施,提高了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加强与非法集资、高利贷、金融传销、民间融资等领域的“防火墙”建设,防止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由于监管部门全面加强资产质量的监管,引导商业银行改善风险管理,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稳定,风险可控。
4、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稳妥推进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实施。
6月8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资本办法》分别对监管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计算、资本定义、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等进行了规范。11月29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推动和规范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工具创新,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月30日,为稳妥推进《资本办法》实施,银监会发布《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过渡期内分年度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对已达标银行和未达标银行提出差异化要求,提出了过渡期内的监管措施。
5、《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发布,银行业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转型取得新进展。
9月,国务院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银行业改革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要构建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竞争有序、效益良好、安全稳定的现代银行业体系;形成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分工合理、相互补充、良性发展的格局;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业银行。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转型取得新进展。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各主要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截至三季度末,49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机构(下设272家分行及1家附属机构)、1家外资财务公司,94家外国银行分行和200家代表处。资产总额2.26万亿元,前三季度实现利润138亿元,整体不良率为0.62%,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9%,拨备覆盖率243%。与此同时,中资银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东亚银行(美国)、中国银行设立芝加哥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设立纽约分行等获批。中国建设银行增资建信人寿,并成功引进全国社保基金入股,继而又收购建信金融租赁。3月16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引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瑞银集团等四家机构,首次引进战略投资103.7亿元。10月12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事件。
6、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
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金融机构利率浮动区间,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标志着我国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各商业银行积极应对。中国工商银行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农业银行大力深化“三农”服务,中国银行稳步调整经营结构,中国建设银行采取综合化经营战略、调整信贷结构、转变经营方式;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提前布局,着力发展中间业务;12月11日,包括民生银行、哈尔滨银行、吉林银行、青岛银行等在内的23家中小银行在北京签署协议成立了风险合作基金,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对中小银行带来的冲击。
7、央行调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规则,发展人民币对多国货币直接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进程稳步推进。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4号),决定自4月16日起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再度扩大,有利于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宏观经济的稳定。5月2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自2012年6月1日起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这是我国首次开展除美元外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的直接交易,为未来人民币与其它外币的直接交易打下基础。此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也发展迅速,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前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已突破2万亿元,规模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第三季度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达8,000亿元,环比增长近20%,较上半年增速继续加快。
8、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5月26日,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加强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意见》明确支持民间资本与其他资本按同等条件进入银行业: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新股、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可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重组,并可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参与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民营企业还可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农民、农村小企业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可发起设立或者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民营企业也可投资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按规定改制设立为村镇银行。《意见》强调,要采取切实措施,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力度。目前,中小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已达50%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总体股权结构中,企业和民资占比达到90%。
9、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银行业发展转型重要内容的理财业务,进入更规范更科学发展轨道。
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同时郑重发布《关于加强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自律工作的十条约定》。
近年来,我国居民随着财富增加而对投资理财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投资渠道选择有限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深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十分迅猛。截至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万亿元,比上年末4.59万亿元增长45.97%。2011年全国160家银行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达1,751亿元,实现平均年化收益率达3.8%,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据此测算,2012年银行全年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将超过2,600亿元。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对在完善融资结构、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银行经营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快速发展的银行理财业务目前仍受多种因素制约,某些环节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如银行理财相关法规需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还需加强,作为行业性理财业务发展机制、规范化运作的行业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建立。银行理财产品只占银行业资产5.3%,相比美国理财产品超过金融业资产的70%,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还有较大空间。
成立该委员会旨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银行理财相关法规,引导会员银行贯彻落实国家和监管部门相关方针、政策,搭建行业理财业务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定期发布行业信息,研究银行理财发展规律,探索建立理财参与机构的评价机制,对开展理财银行进行评级,建立银行理财行规行标和规范模板,建立理财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体系,强化自律,增强信息透明度,积极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进而促进银行理财业务进入更规范更科学的发展轨道。
10、三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重新开闸。
6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停滞四年之久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仅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额度就达500亿元。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将盘活银行体系资产,提高流动性,减低风险资产规模,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释放银行信贷空间,为银行业务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也为实体经济创新融资渠道。11月1日,交通银行成功发行30.33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12月4日,中国银行对外宣布中行首支资产证券化产品“中银2012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30多亿元。12月7日,银监会正式下发《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指导意见》,以推动和规范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工具创新,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