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清明倍思逝去的亲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亲人虽逝,渊源永存,所以国人以“挂清”寄托对亲人哀思,饮水思源。在逝去的亲人中,有五位至亲,或含辛茹苦,生我养我,或谆谆教诲,再造栽培……让我一想起他们心里就感激?值此清明,就以微博方式给他们“挂清”吧!
1
奶奶,姓陈没名。她是“继奶奶”,却比亲奶奶疼爱呵护我们。爸妈打我,她就特别生气,有时会跳起来阻止他们。大饥荒年代她宁可自己挨饿也要分给我们带点饭粒的野菜。后来时不时能吃上她在柴火里翻烤的罐罐饭。我上高中,她常炒瓶带肉丁的渣辣椒揣给我。她去世前一天非要搬靠后房间,说不能给后人留怕。
2
父亲,杨进国。据说主要因声音洪亮能一个呜呼叫应小山丘那边社员出工而被推选为首任生产队长,后外派别队当保管员,再后任本队记工员。他对后人温和慈祥,一般不抽打,但真动怒时伴随如雷吼声,挺吓人的。他只读过三个月私塾,却常用三字经、增广贤文甚至论语中些句子教育我们,印象特深,还挺管用的。
3
母亲,马开桂。没读过书,名字是解放后当了社员取的。虽不识字,似能数百内数,识别钱数。虽曾受“心里疼”老毛病折磨,下地上山干活劲头十足,闲不住,生产队时出工最勤。大饥荒后,“饿怕了”常挂嘴边,遂到处开荒,在田边地角种瓜种豆种菜,让我们一家九口不再饿肚子。其勤劳拼搏精神对儿影响至深。
4
恩师,曾启贤。81年到武大进修听其讲座授课,即立志报考他的硕士研究生,83年终如愿,87年再考上其首届博士,但半途恩师仙逝。其爱憎分明个性、学者风骨、谆谆教诲……永存弟子心中,有诗为证:“弟子怎不忆珞珈,木屋深夜听教诲。名流名著如家珍,独辟蹊径敢先驱。爱憎分明最个性,学者风骨当承继。”
5
恩师,董辅礽。作为曾教授至交好友,董教授收我为徒,不仅学术上悉心指导,而且事业生活上父亲般关爱。我到北京后,又四处帮我“打码头”。其道德文章深受弟子们爱戴,有诗为证:“先生先觉觉后觉,求真传高德。执著刨根清底,道破金桥症结。育桃李,倾关爱,亲情切。师恩浩荡,寸草春晖,冰心玉洁。”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