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就中国银行业若干热点问题接受了“金融界”专访,以下为专访视频网址及文字实录,请博友点击分享。

 

http://stock.jrj.com.cn/focus/jrjhkt061/

 

【本期导读】梦想是涌动在每个人心中幸福与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敢于创新、勇于实现、渐行渐好,正是它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当我们站在今天展望未来十年,怎样的“金融梦”能助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呢?本期《中国梦,金融梦——展望中国金融新十年》专访,特邀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先生带我们一起展望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梦想。

  【嘉宾简介】杨再平,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中国唱不衰》等专著。

  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第一节

  杨再平:我的“金融梦”简单说就是“普惠银行”、“安健银行”

  (背景配音)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解释“中国梦”时表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这个核心,也正是中国金融业一路走来的出发点。

 

  金融界:请您描绘一下您心中未来的“金融梦”。

  杨再平:我们经常说金融改变生活,金融可以兴邦,金融可以富民强国。沿着这样的思路来谈“金融梦”,我想用4个字概括,那就是更加“普惠安健”,简单地说,就是更广泛地惠及社会各个阶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要安全、要稳健。这两点中,曾经有一个时期是把安全稳健放在第一位的,曾经银行体系不安全不稳健,但现在我们的银行还是比较安全稳健的,所以我把“普惠”放在前面。所谓的“普惠”就是,一方面尽可能的惠及最广大的各个社会阶层,简单地说就是便民,通过金融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现在,我们办很多事情都可以足不出户,很多便民措施可以帮我们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像转账就很快,并且24小时即可,这是便民。在助民方面,就是帮助广大老百姓去实现很多创业的梦想,银行用很少的一些贷款就能帮他们实现梦想的例子很多,可能几千块钱、几万块钱,或者几十万元,能够帮他们的梦想实现,这是助民。然后是富民,富民就是让老百姓尽快的富起来,让他们财产性的资产或收入能够更好的保值、增值,最后使得国家更加强大。所以“普惠”可以概括为便民、助民、富民、强国,简单地说它的效能就是这几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安全稳健,金融如果不安全稳健的话,前面做的都是白搭。安全稳健,首先是存款人的存款要能够按期还本付息,我们的币值相对要稳定,这是我们说的安全。后面这条实际上对一个银行体系,它是不容易做到的,像塞浦路斯现在的存款要缩水60%,那曾经很多国家都发生过这种情况,它也可能表面上的不缩水,但如果通货总贬值,虽然存100元取出来还是100元,但是这个100元已经不是原来的100元了,这就不安全。所以银行体系要不安全,直接会使存款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整个经济的核心就是银行,银行不运转了整个经济就会受到损害,银行危机一旦引发就会引发经济危机,然后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这个是我们要避免的。所以我说这四个字要做到是相当不容易,也就是“普惠金融”、“安健金融”,要说银行的话,就是“普惠银行”、“安健银行”。

  第二节

  杨再平:中国 “金融梦”的机遇与挑战

  (背景配音)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7.7%,既低于2012年同期增速,也低于2012年第四季度7.9%的增长率。同时,今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弱于预期,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和恐怖主义事件都给全球经济复苏笼上新的阴影。

  金融界:在新的起点上,“金融梦”正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杨再平:从机遇来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了30多年的、超过9%的持续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由于这种增长,我们积累了很好的基础,这表现在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超过40万亿,我们这么大人口基数人均储蓄余额差不多3万块钱,我们还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由于这种高速增长我们还造就了一个可以说相当可观的中产阶层。我预期未来中国经济仍会持续高增长,9%以上增速可能比较难,但是6%和8%区间还会持续。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会游离出大量的剩余资金,它要找投资渠道,要投资就要有金融,这就是资金供给方面;另一方面持续的高增长就会有很多人创业,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机遇。

  然后就是我们的经济转型。我把经济转型概括为八个方面,一是从过去依赖外需转向现在依赖内需,也就是内部市场的开发;另一是从过去依赖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中部、西部,所以从区域方面来看,中部西部机会会越来越多;还有是从过去倚重大中城市转向农村地带,我们有8亿农民,这个中间机会很多;然后就是从过去倚重大中企业现在向小微企业转变,小微企业也有很多机会;过去我们依靠“中国制造”到现在依靠“中国创造”,我们讲“中国芯”,也就是中国原始创新的东西,这个也是转变,相应的有科技金融;从过去依赖低端产业转向高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等有很多政策的支持、优惠还包括其本身发展的前景,像生物、新能源等等有很多的机会;最后一个是相应的跟绿色经济相关的,我们过去高能耗、高资源的消耗向绿色经济或者说低碳技术转变,这个要很多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它本身的发展也会引申出很多的交易机会,现在发展叫碳金融、碳交易。

  然后一个机遇是我们企业走出去。我们企业走出去速度非常快,现在我们投资的规模和企业走出去的数量是十年前的五十多倍,所以这个相应的金融就要跟进啊,你客户出去了嘛,实体经济走出去了,像现在很多工程承包等就需要有金融服务。

  最后还有一个机遇是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我们境外贸易的结算接近4万亿,3万多亿吧,这个发展就在2、3年之间。现在法国也要跟我们做货币互换。人民币走出去也是一个趋势。那么相应的人家拿了人民币怎么办?首先要存款,如果对存款的收益率不满足可能还要买债券,此外,相应的人民币投资,包括境外的人民币市场,我们叫离岸市场,像香港、新加坡、伦敦等,都争先恐后。

  从挑战来说,我们的金融发展挑战首先是外部世界极其动荡。一个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本身没有结束,它恢复的也不好,还很脆弱,是没有就业跟进的一个复苏。然后欧债危机没结束,欧元也是潜在着很大的危机。实际上日元量化宽松后,日本的国债也是一个潜在的很大的风险点,过去日本是低利率,它货币稳定的情况下,它主要是在自己境内发行,那一旦大家认为这个货币持有很大的风险,它发不出去,它的国债规模已经很大了,所以世界从经济层面来说有很多的风险点,这个对我们有影响,我们是贸易依存度相当高的国家,我们持有的美元资产很大,一旦美元波动那我们会受到损失,我们也持有欧元,这些问题都是国际方面的问题。

  国内从经济层面来说,我叫它多重矛盾的交叉,比如说要控制通货膨胀,我们讲货币超发,确实我们货币跟GDP的比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最高的,这个就是通货膨胀的压力。要控制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这两个怎么平衡,经济太低就业率上不去社会就会不稳定,受不了,如果要调经济结构、压过剩产能它也会影响经济增长,所以这两个如何平衡这也是国内的一个矛盾。另外一个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跟经济效率的问题等等,国内也有很多多重矛盾的交叉。

  此外金融受到的挑战还包括利率市场化,这个当然指对银行业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会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除此以外,利率市场化会考验银行在面临着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波动时的管理能力。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然后就是金融脱媒。随着的资本市场发展,现在虽说在150万亿的金融资产中130万亿是银行,占90%多,脱媒就意味着以后银行资产在总量中占比没那么多了。我刚刚讲了,很多储蓄等可能相当一部分就不经过银行了,银行就会丧失很多它的商业机会,或者我们说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压缩。除此以外,还有来自第三方支付的挑战,现在共有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前银行的看家本领支付结算是别人做不了的,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可以做,所以现在它也在逼银行。比尔·盖茨上个世纪说的商业银行可能会成为21世纪的“恐龙”,它主要就是指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如果不在这方面跟进的话,就会丧失很多的机会。

  除了这个以外,银行还面临监管的强化,现在资本金的要求更高了,可以说国际监管强化的这个潮流对银行也是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现在金融的挑战就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普遍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高端化、复杂化,而银行或者说金融体系满足这种需求的有滞后,因而这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社会或者媒体对银行有批评,其实这表现的是发展中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无论从银行服务的品种、渠道、还是服务的方式、态度,肯定是比过去好多了,但是为什么还有批评呢?就是因为它在发展。所以挑战也是很多的。

  第三节

  杨再平:银行业未来改革重点是去行政化

  (背景配音)过去十多年间,中国银行业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改革,开启了中国银行业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变迁,催生了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使中国银行业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金融界:我国银行业下一轮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杨再平:我觉得往下的改革还是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金融机构自身的完善。这个完善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司治理结构,过去我们很多银行董事会都没有,十多年前是没有的,现在三会都有了,有了形但是神不似,叫“形似神不似”的问题要解决,就是公司治理一定要按照现代经济的要求或者现代金融的要求去做,这方面我觉得重点在于公司治理要去行政化,现在我们说民营银行少,实际上我们民营银行并不少,按照目前的份额来看,像工商银行它也不是百分百国有的,而是股份制,有些小银行像城商行,政府占的比重都很小。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我们现在民有也不是真正的民营。过去我们讲国有民营,现在我们民有也没民营,如有的政府占5%的股份,那董事长、行长任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那这个5%就不是标准化的股份制治理了,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解决,下一步要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话,我觉得就要去行政化。这一点可能有很大的挑战,可能会很难,尤其是到了地方小银行,地方政府把它当成自己的一个(从属机构),它可能不愿意(去行政化),虽然只有5%的股份但也要坚持委派高管,而其委派的高管在省里面相当于正局级,而董事长(行长)他也愿意由政府来派,他觉得虽然不是中组部管的干部,但是省组织部管的干部他很也荣耀,他也愿意。所以这样的问题不解决完全做到神似很难。

  然后就是风险管控,就是内控、流程银行这一个方面要解决。内控机制的完善主要就是自我完善了。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创新能力。对不同客户的市场细分、围绕不同产品围绕不同客户而创新不同的产品、服务、团队等等这方面的能力我觉得还要放在首位。

  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呢,我觉得再就是利率市场化,就是以后银行利率价格不市场化这个很难。

  第四节

  杨再平: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今后数年即使反弹,控制在3%以内应没问题

  (背景配音)2008年末,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井喷。而今整个平台贷总额已逾10万亿元,风险突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热度不减。日前,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平台贷要进行总量控制。

  金融界:当前银行业投放在地方平台贷方面的资产安全情况如何?

  杨再平:这个问题我们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地方债严格地说,一个是在整个银行的资产中占比不是很高,现在银行资产总额130万亿,贷款余额60多万亿,那么在10万亿的地方平台贷中还剩到8万亿的样子,而且这8万亿相当部分是由财政兜底的,这个问题不是那么严重,但是我们前期形成的超常规的支持经济增长的投放风险会逐步有一些暴露,或者说不良总额会有所反弹,但是不良率我相信控制在3%以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个风险,我们要认真对待。

  第五节

  杨再平: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始终是个问题

  (背景配音)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全面挑战。2012年以来,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势如破竹,但在看似设计“花样百出”背后,理财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

  金融界:当前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情况如何?

 

  杨再平:同质化始终是我们的一个问题,就是银行推出的产品包括理财产品,虽然我们说3万多个品种,但实际上比较同质化。这个同质化我觉得跟市场的发展,包括利率市场化不够也有关系。

 

  第六节

  杨再平:概念被误读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到3万亿

  (背景配音)影子银行的过度扩张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祸首。近三年来,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迅猛。目前影子银行的分类和规模并没有官方权威数据发布,但各机构根据不同的口径,对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了测算,此前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估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27万亿。

  金融界:影子银行是现在大家普遍担心的一个方面,认为这是商业银行很大的一块风险隐患?

  杨再平:现在媒体炒作的包括有些以专家的名义写文章的是概念没搞清楚,影子银行有很严格的定义,是指在严格的监管体系以外的但是又从事类似银行这样中介业务的机构叫影子银行。这个影子银行最早指美国的,比如说美国的住房抵押公司,它虽然不叫银行,但是它起到了银行的作用。还有对冲基金、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等,它们虽然不是银行,但是它们做的是银行的事情,就是中介作用,但是没有严格的监管,如对冲基金根本就没管,有的只有登记制度,所以在欧美影子银行属于金融创新这样一个板块,但是它也没有纳入监管体系。

  在我们这边没有纳入监管系统的实际上不是金融创新,它是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比如典当行、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这些板块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我们不能说影子银行就一定是不好,它是因为监管体系不发达没有纳入到体系,但是对市场而言有些是一个补充,包括民间融资等等。整个我们估计影子银行的规模在我们国家大概不到3万个亿这样子。前段时间有人炒作,它把信托、把银行表外业务等等都算进去了,说我们国家有20万亿的影子银行,这个是夸大其词。因为你讨论问题要从特定的定义出发,这个定义是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标准化定义。银行它肯定有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你把所谓的表外业务都算影子银行那肯定是不对的,银行表外业务都是在严格的监管的体系内,包括信托也是在严格的监管体系内。

  第七节

  杨再平:8号文是规范而不是打杀“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

  (背景配音)针对资金池产品的影子传说,银监会“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应声而出,“通知”清晰定义了“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全面限制其规模,规范通道和代销业务等。 “8号文”出台后,银行股应声暴跌。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同比大降。

 

  金融界:“8号文”对银行理财产品有多大影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又有多大?

  杨再平:“8号文”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规范,而且是对银行理财产品吸收的这些资金投资运作方面的一个规范,当然我们也有责任没有好好解读,所以被社会、被媒体误读,因为我们的老百姓,也不懂那么多,所以股市那一段时间对银行股误杀,误读造成误杀,但最近也在慢慢回归理性。这个规范中有一个“非标准化的债权投资”原来是没有的,现在纳入监管范围实际上是一个确认。实际上是因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了,比如说去年银行业的理财产品余额达到7万多亿,发行量就更多了,银行拿到这些钱以后,它要提供给理财客户比存款高的回报,就需要找各种各样的投资渠道,它要运用这些资金,不运用回报哪里来呢?除了如股市等正规的市场叫标准化市场以外,还有很多其它市场,它需要资金,它拿去以后也能给你回报,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它实际上是规范而不是打杀,不是把门关上,最近媒体有些误读,认为银监会“8号文”就是把“非标准化债权投资”打死,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它两个界限,实际上很多银行都没有达到,你算个帐,一个是整个理财规模的35%,一个是总资产的4%,现在很多银行并没有达到,而且我们整个理财余额7万多亿,你想想看现在整体也没有达到。而且这个新制度它也有好处,就是非标准化债权投资可以做,原来是没有明确的,而现在是明确可以做了,但是有一个比重的限制,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好事,就像交通,我们规范一下跑得更好了,就像单双号,你看是不是跑起来更好?我有红绿灯,有分道,跑起来是不是更好了?

  第八节

  杨再平:所有的监管规则都是不能碰的红线

  (背景配音)银行间债券市场近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6.6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托管量为25.4万亿元,占比95.3%。而近期,银行间债市核查风暴不断升级,矛头指向债券代持与利益输送等灰色地带。作为表外业务,金融机构进行代持往往为了规避监管部门在特定时点的考核,或为了放大交易杠杆取得表外收入。

  金融界:金融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要素,可是应如何规避打着创新旗号的违规?有哪些重要的创新红线不可触碰?

 

  杨再平:金融创新有两大类型,一类叫做适应性金融创新,就是外部环境变化了,包括监管政策变化了,机构要去适应,当然硬碰是不能的,所有的监管规则都是不能违规的,所有的规则那是红线,都不能违规,但是有些金融创新是规避监管的创新,所以过去最早的金融创新有人把它形容成“猫抓老鼠”,当然我们不太赞成这个把金融机构比喻成“老鼠”,把监管部门比做“猫”的说法。这种比喻就是监管机构出一个规则,而金融机构它为了规避而去创新,这是一类所谓的创新,但实际上是很少的。另一类叫进取性创新,就是觉得有这个机会,你比如说科技发达了而创造的机会,你比如说ATM机它有多大的创新你想想看?最早转账要带现金,后来不用现金了用支票,现在也不用支票了用银行卡,以后可能银行卡也不需要了可能要手机就行了,所有的应用都在手机里。所以这一类的创新跟技术跟市场是有关系的,它跟监管没关系。你要说不能碰的红线,我还说监管规则不能碰,包括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包括市场惯例,包括市场规则都是要遵守的,都是红线。

  第九节

  杨再平:银行要寻找新蓝海首先要做到客户下沉

  (背景配音)在中国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85% - 90%还是靠吃存贷款利差收益而获得的。目前,中国年期存款利率是3.25%,贷款利率是6.56%,息差超过3%,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多重压力下,中国银行业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基本已经告别动辄就30%至40%的高利润增长期。

  金融界:受利差缩小、脱媒态势深化等影响,大家担心未来银行业的利润空间会大幅缩小。银行业的业务新蓝海在哪里?

 

  杨再平:我觉得首要的是银行的客户要下沉,过去银行主要靠服务大中企业盈利,那当然在利差固定的情况下做很少的数量盈利就很多,但是以后竞争激烈了只靠这个以后没有赚头了,所以银行要大量地服务日益增长的小微企业,这个是一片很大的蓝海。然后针对居民个人大量的需求,如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理财等都是很大的板块。其中还有一个针对中产阶级的服务,就是我们讲的私人银行业务,实际上这个业务各个银行把它当做战略高地,因为一个私人银行客户它往往比对一个公司服务带来的机会还要大,这个银行不去做的话资金就流到国外去了,所以随着我们中产阶级的成长,私人银行业务可能未来是一片你说的蓝海。还有一片蓝海是,我们说虽然资本市场发展它把银行业务给分流去了,我们叫脱媒,但是资本市场发展以后,它是需要相应的银行服务的,包括同业之间的交易、相关的融资、并购等等,这方面银行的机会也是很多的。还包括托管,所以这些年托管发展相当快,它是跟资本市场发展成正比的,你要做资本市场很多东西是要托管的。所以脱媒一方面银行机会减少,但是另一方面它有新的机会。

话题:



0

推荐

杨再平

杨再平

416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生于湖北恩施深山老林,吃过观音土,放过牛羊,做过篾匠,干过各种农活,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教导主任。有词为证:“京城常梦,木屋青瓦,红薯包谷。让时光倒流,与牛羊共舞。野菜粗粮养顽童,为油盐,刃竹织篓。读了几句书,向往山外头。”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中国唱不衰》等专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