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出席《当代金融家》杂志主办的“2013(第五届)中国银行业分行长论坛”,发表了“银行家应坚守并提升看家本领”的演讲,媒体已有报道,但并不全面准确。现将那天的演讲整理完善,提供给大家,请分享。
从所谓“钱荒”反观银行家看家本领
不久前中国银行业发生的所谓“钱荒”,是多种因素跌加造成的一次流动性紧张事故,而远非所谓流动性危机,更非所谓金融危机已经或即将爆发。从存贷比、流动性比率、超额备付率、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资产质量等系列数据看,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是稳健的,不至于所谓爆发流动性甚而金融危机。
打个比方说,这次流动性紧张事故,相当于有些车辆途中没油了,仓促临时向别的车借油,刚好附近的加油站储油也不多,又没及时补充,于是便造成了加油紧张事故。有经验的司机通常不会等油完全耗尽而途中找别的车或到加油站加油,而会打提前量,有经验的加油站也不会不储备足够的油。那是基本的加油管理功课问题。
反观银行业,是否也有一个基本管理功课问题?我以为,这次流动性紧张事故,也给银行家们提了个醒,换言之,我们的银行家应从这次流动性紧张事故吸取教训,那就是,不能忽略最基本的管理功课。最基本的管理功课即看家本领。
为搞清楚银行家最基本的管理功课即看家本领,我今天特地带来美国学者马丁·梅耶1974年出版的《银行家》、1998年出版的《大银行家》以及萨缪尔森第18版《经济学》有关银行起源的论述,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以为,这是研究银行家的经典文献。我1991年在武汉大学当老师时读过商务印书馆中译本马丁·梅耶1974年出版的《银行家》,印象很深,后来那书找不见了,市面上也没卖的了,前年去商务印书馆问,说他们自己都没留存一本,但却将当时翻译用的英文原版送给了我,很珍贵。马丁·梅耶1998年出版的《大银行家》,海南出版社2000年出了中译本,研究了电子时代的银行家,颇有预见性。至于萨缪尔森《经济学》中有关银行起源的论述,我是1983年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后阅读到的,印象也很深,最近看第18版,仍有那段论述。
从上述经典文献看,银行家前身为“金匠”,英文goldsith。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几个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各国商贩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就有些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别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金匠”。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所以,“银行”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Banco,意思是“长板凳”。渐渐地,这些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即“坐长板凳的人”,他们也就是最早的银行家。这些人在经营货币兑换的过程中慢慢发展壮大,又开始为商人们提供汇兑业务。商人们可以把钱交给“坐长板凳的人”,换取一张票据,再到目的地的分支机构凭票据领取现金。“坐长板凳的人”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手里就一直有一部分客户没有取走的现金。“坐长板凳的人”很快就发现了新的生财之道,他们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后来,他们又开始吸收大家的闲钱,再把这些钱借出去来赚取利息。老百姓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板凳的人”那里去,需要的时候又可以到他们那里取出来。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们称为“Bank”,意思是“储钱柜”。这就是银行的英文名称“Bank”一词的由来。在我国,过去主要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商铺又常常被称为“行”,所以“Bank”翻译成中文就被称为“银行”。1580年,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1694年在英国创办的英格兰银行是最早的股份制银行,它的诞生标志着现代银行的诞生。
从简单汇兑、保管金钱到借贷金钱,银行家就面临资产与负债的基本管理问题。而资产负债管理,说到底就是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管理问题,因此,可以说,银行家看家本领正在于管好资产负债管理之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
重温银行家看家本领
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管理,既然是银行家之看家本领,因而值得我们时常温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嘛!
首先,办银行,必须保持足够的可用资金头寸,以满足存款人的提存或支付需求,满足借款人必要的尤其是对其承诺过的资金需求,同时还要为其他不确定性资金运用准备足够的资金头寸。这叫流动性管理。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尽管许多银行资本水平充足,但仍因丧失流动性而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其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缺陷,未能有效实施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所以,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相继出台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和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的《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全面框架,在强化资本监管标准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定量标准,即流动性覆盖率(LCR,Liqudity Covered Ratio)与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Net Steady Finance Ratio)。前者为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标准是不低于100%。其意义在于:确保单个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能够将变现无障碍且优质的资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变现来满足其30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后者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净稳定资金比率的标准是大于100%。其意义在于:用于度量银行较长期限内可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对其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
中国银监会高度重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工作,2009年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正式出台后,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参考巴塞尔委员会《稳健原则》和《计量标准》,对《指引》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制定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并公开征求意见,待进一步完善后择时公布实施。
其次,办银行,必须获得足够的收益,以覆盖存款利息支出、银行运营成本支出,其净余额还要满足投入资本的平均利润收益要求。这叫收益性管理。
资产回报率(ROA)与股本回报率ROE是衡量银行收益率的两项重要指标。那是作为结果的统计指标,重要的是,作为银行家,必须敏于精于收益成本算计,事事权衡。我2006年到伦敦汇丰集团工作考察了解到,1865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创办之初由创始人Thomas Sutherland提出“谨慎节俭、精打细算”的原则,被称为“苏格兰式银行经营原则”。历时百余年至今,该原则仍指导着汇丰的业务发展。如今汇丰集团的核心经营原则之一“严格的支出纪律(Strict Expense Discipline)”及“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战略,就是该原则的体现。其细化可操作指标包括:在所有业务领域,收入增长必须快于成本增长以不断改善成本收入比;任何新项目的新增收入必须在合理时间内至少达到新增成本的一倍;净利润的增长应快于风险资产的增长;经营收入的增长必须快于名义GDP增长,而经营成本的增长应低于通货膨胀率;在所有业务中,非利息收入占总经营收入的比例都应呈上升趋势;1、2、3级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应超过92%。这都很值得中国银行家们学习借鉴。
其三,办银行,要有底线思维,底线就是确保有足够的终极清偿力兑付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的权益,避免资不抵债而崩溃破产倒闭。这叫安全性管理。
正如上面提到的马丁·梅耶在其《大银行家》一书中所指出的,银行家是依靠别人的钱来赚钱的,“银行业务之所以与众不同,主要是因为银行家一直贷放的都是别人的资金,是别人为了方便或安全,而不是作为投资而存放在银行的资金。” “银行家能以存款的方式吸收资金,是因为他们允许存款人在任何时候提取部分或全部存款。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出具的欠条,是存款人能据此随时签发支票。正因为存款人能够随时提取存款,所以这种借贷与其他类型的借贷就明显不一样。对借贷双方来说,都没有借贷的感觉。存款人从来就没有失去对存款资金的使用权,而银行在支付存款人签发的支票时,也并没有感觉到是在偿还一笔借款。” 可“当一个人需要银行服务时,他挑选的其实是银行家,而不是银行。储户凭什么把他的钱送到不相识的陌生人手中?不是凭利息,而是凭信任。”“所以真正的银行家都知道,他们的全部职则就是赢得别人的信任,而不是赢得别人的喜欢。”
银行业务原本就是用别人的钱做生意,而且就是借短贷长而存在期限结构风险,就是“十个瓶子九个盖”,甚而更少盖,因而天然具有脆弱性,存在安全性风险。所以,“银行业务是一种信心游戏。当人们对一家银行失去信心后,就会跑到银行要求提取其存款,这被称之为‘银行挤兑’”。
银行家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就必须给人以安全感,这就要求其在安全性管理方面“与众不同”。亦如马丁·梅耶在其《大银行家》一书中所描述的:“如果说冒险是商业的生命,谨慎甚至是胆小则是银行的生命。芝加哥北方信托公司老板Solomon
上述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三者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比如,为增加收益而多贷势必影响流动性,反之亦然,其为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收益增加有利于流动性,反之亦然,又为流动性与收益性相辅相成。流动性与安全性、收益性与安全性也存在类似既矛盾冲突又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因此,作为银行家,必须善于管理三者构成的特殊矛盾统一体,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并高度统一。
提升银行家看家本领
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并高度统一原本就不容易,更何况,随着经济社会及金融体系的发展,诸多新的外内在因素间接或直接影响银行之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必让其管理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这也是银行家们应当切记的。
具体而言,当下影响银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管理的外内在因素:一是同业竞争加剧,存贷款以及理财等业务竞争必然影响各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二是各行为满足某些监管及考核指标而 “冲时点”拉存款、卖理财以及同业拆借,已然间歇性地影响其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三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经济政策的周期或周期变化,造成资金供求或紧或松,必对各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产生影响。四是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引起资金流向变化,尤其是热钱快进快出,增减外汇占款,对银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影响日盛。五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货币市场规则、机制改变,尤其市场供求形势多变,对银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影响日益密切而快捷。六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商业保险体系的发展,广大居民的保障性、保险性储蓄随之减少,超高居民储蓄率或不再,这也将影响银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七是金融脱媒的发展,造成银行存款搬家,必对银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影响银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的因素进一步多样多变,银行之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管理也将更复杂更艰难。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愿以上影响银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的外内在重要因素在银行家们的预料预案之中。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