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庆假日前9月28日上午,应邀去西安参加“欧亚经济论坛”之第三届“西安(浐灞)金融高峰论坛”,就其打造西北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布局发表了一个演讲。由于演讲前做过功课,解析比较深透,建议比较切合实际,现场反映相当积极。对此演讲成就自得其乐,这几天整理完善了演讲稿,标题为《打造西北区域金融中心注解与路径建议》。演讲虽针对西安,但有些分析及建议,或对其他地区金融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故挂出请分享。
打造西北区域金融中心注解与路径建议
 

 

打造西北区域金融中心战略布局注解

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在“欧亚经济论坛”架构下连续第三届举办“西安(浐灞)金融高峰论坛”,提出要把西安从西北金融重镇变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如此高度重视金融,这种战略布局,其实施必将大大提升其金融进而促进其经济发展,值得金融工作者及金融研究者们高度关注。

金融改变生活,可以富民强国,可以兴邦。这方面的经典案例是荷兰。八百年以前,荷兰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而在荷兰的崛起中,金融起了非常关键的主推作用。荷兰凭借着自己的商业直觉,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因为这片土地上拥有人数众多、对财富充满强烈渴望的商人阶层,如果将他们的爱财之心转化为一种力量,那么,荷兰就拥有了比王权更为强大的武器。根据这个优势,荷兰人决定从精明的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靠自己去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那么,远洋航行需要的大量资金又从哪里来呢?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变得拥堵起来。这一次,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这就是建立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它是一个城市银行、财政银行和兑换银行。它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所有一定数量的支付款都要经过银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银行对于荷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荷兰人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金融为什么如此重要?一是作为一般等价物、价值载体或价值符号,决定商品价值的实现。商品价值的实现,即商品转化成货币,马克思曾描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其决定性影响不言而喻。二是作为交换手段,决定商品使用价值的转移,决定实体资源的交易,决定商品流通,决定实体资源的流通。在马克思经济学术语中,“商品流通”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正是货币加入以后,突破时空局限的大规模商品交换才成为可能。因此,正是货币这种金融资源决定实体商品大规模流通运动,进而决定其配置。三是作为“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决定企业启动及持续运转。按马克思《资本论》论述,货币资本是实体企业的“第一和持续推动力”。马克思在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时指出,货币资本“表现为发展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企业提供“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由此推论,金融资源作为“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决定着企业启动及持续运转。四是作为企业家支配所需具体物质资料的杠杆,决定其创新梦想的实现。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金融提供给企业家的“所谓资本不外乎企业家把所需的具体的物质资料置于自己支配之下的杠杆,是为达到新的目的而处理物质资料或给生产指出新的方向的手段而已。”由此推论,金融资源作为企业家支配所需具体物质资料的杠杆,决定其创新梦想的实现。五是作为跨时空价值交易的凭证,决定实体资源跨时空配置。从某种意义讲,金融的核心作用正在于跨时空价值交易,金融资源正是跨时空价值交易的凭证。存款、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其实都是跨时空价值交易的凭证,这些凭证又反转过来决定实体资源的跨时空交易,从而决定实体资源的跨时空配置。而实体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意义特别重大。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办成了。”就是说,跨时空资源配置,可以突破单个资本积累、积聚的时空局限,集中资源迅速办成大事。除此之外,从经济学原理讲,还可以让资源跨时空选择最佳使用者和项目用途,从而趋于跨时空最优配置。

 以上典型案例及理论解析,应该是对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金融及打造西北区域金融中心战略布局的一个颇有说服力的注解。

 

放眼天下金融资源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资源尤其没有地界甚而国界。相对于特定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可谓“天下金融资源皆备于我”,因而要放眼天下金融资源,看其是否已得到充分运用,是否能为我所用。

 首先是本地金融资源。比如,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599.04亿元,较年初增加1304.04亿元,同比多增237.28亿元,同比增速达17.33%,高于全国3.0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760.72亿元,较年初增加948.59亿元,同比多增290.33亿元,同比增速达16.78%,高于全国2.58个百分点。另据介绍,其存贷款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名列前茅,自2009年以来,西安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其金融资源增长名列前矛,其存款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其次是城乡居民储蓄。我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目前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突破43万亿元,为世界之冠。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7万亿元。人均居民储蓄过3万元人民币,也是世界之冠。从趋势看,过去10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实现加速度增长,分别于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10万亿元、20万亿元、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大关,且每突破一个10万亿元大关所用时间不断缩短,特别是近5年明显加快,较2008年8月的20万亿元规模翻了一倍还多。

其三是外汇储备。据国家外汇局发布2013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13年上半年,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我国新增储备资产20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2041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末余额达34967亿美元。

其四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贸易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加快推进人民币境外结算的政策支持等因素将促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过去几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央行发布的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万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2013年仍将继续高速增长,累计结算量将突破4亿元。

五是国际跨境流动资金。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 国际跨境贷款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减量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加速增长,面向新兴市场的跨境贷款飙升2670亿美元,达到约3.4万亿美元,增幅为8.4%,创最高纪录。其中,银行间贷款规模扩大近2000亿美元,增幅为12%。一季度增加的跨境贷款中,85%是由于面向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的贷款增加,面向中国借款者的跨境贷款增加1600亿美元,增幅达31%。目前新兴市场企业也更多地转向香港等离岸金融中心的债券市场筹集资金。在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里,中国企业通过离岸金融中心的借款从2002年的不到10亿美元飙升至510亿美元。其中16%债券以人民币计价,剩下的多数以美元计价。

 

西安得天独厚六优势

 其一,西安居于欧亚大陆桥中国段的中点,古丝绸之路之起点,是新丝绸之路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横贯东西,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建成于20 世纪90 年代的欧亚大陆桥,东起中国江苏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作为横贯欧亚大陆的物流桥,必然需要并自然派生若干金融服务平台。这其中,西安得天独厚,打造服务欧亚大陆桥之西安金融平台,顺理成章。随着中国及相关区域产业转移的不断拓展,西安在承接中国东部制造业转移、国际服务业外包及中亚能源产业东进方面的优势越发明显,并在中国统筹东西部发展战略和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开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西安,不仅是中亚、西亚国家进入中国东部发达市场的枢纽,也是中国东部向西开放,开拓西部乃至中亚市场的关键。

 其二,西安曾是古中国文明的中心,历史文化优势得天独厚。在中国,有“两千年看西安”之说。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有13 个中国王朝在此建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其三,西安所在的陕西省及周边省份能源资源丰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陕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中国的资源大省。西安背靠陕北国家级能源续接基地,煤、气、石油供应充足。

 其四,西安的航空航天科技以及其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技力量居中国前列,科技优势得天独厚。陕西是中国航空工业产业第一大省,其航空产业总资产和总产值均占到了全国的1/4 以上,聚集了中国最强大的航空研发生产能力和最雄厚的航空产业发展资源。西安是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人才和教育资源丰富。

 其五,中国的西部大开发,给西安以优厚的政策,政策优势得天独厚。根据中国国务院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第一阶梯,必能充分享受其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将西安打造成服务欧亚大陆桥的金融平台,或能进一步释放上述优势并获得相应的金融收益。

 其六,基于“上海合作组织”的我国西北向对俄、前苏联及其他中亚各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化,西安近水楼台,得天独厚。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以及地缘关系决定,我国西北方向扩大对俄、前苏联及其他中亚各国开放,已成定局。由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已是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已经成为解决欧亚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环境等各种安全问题的关键论坛,并将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做出共同努力应对全球面对的各种挑战,并会抓住机会扩大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截至目前,我国同2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其中就有6 个来自西北接壤中亚及前苏联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蒙古等国。随着西北向对外开放扩大与深化,相应的贸易、投资及金融发展机会增加,西安作为西北最具实力与活力的中心城市,可谓近水楼台,得天独厚。

 上述优势,若得金融助推,必将加速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从而加速西安、陕西乃至西北经济发展。换言之,西安、陕西乃至西北经济发展,期待西安金融做强。

 

打造西北区域金融中心路径建议

 其一,将“地理关中盆地”打造为“金融关中盆地”。按平均利润率规律,只有当一个地方的预期风险调整后资金收益率不低于平均利润率时,才可能留住资金,一个地方要成为“金融盆地”,就要有相对较高的预期风险调整后资金收益率。打造这样的金融盆地,一是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其要件即信守借钱还本付息天经地义、砸锅卖铁也要履行债务责任的诚信信用文化,如此则区域信用风险最低,来钱不忧无回无偿。这样的金融生态环境,其实是一个地方或区域最重要的软实力。二是要有系列针对性支持、扶持优惠政策。比如,小微企业、涉农以及科技金融,由于成本、风险相对较高,预期风险调整后资金收益率很可能低于平均利润率,这就需要税收减免、贴息以及担保等系列支持、扶持优惠政策,以求其预期风险调整后资金收益率至少达到平均利润率水平。三是实体经济本身要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与空间。至少要有获取平均利润的能力,最好应有若干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与空间。后者又与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与空间密切相关。

 其二,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打造“金融都江堰”。引来资金之水做成金融盆地之后,还要考虑通过多种大小渠道引而灌溉万千实体经济。这方面,大可借鉴两千多年前秦人建都江堰的大智慧。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其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至今仍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这给金融的重要启示即: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打造大尺度体系,以集之分之,充分利用可获资源。也就是,通过“金融盆地”将大量资金聚集起来而又通过多种渠道大尺度体系分流出去,以充分利用“资金之水”去引灌万千实体经济。

 其三,迎难而上、智慧克难打造“金融灵渠”。如果说,都江堰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经典水利工程,那么灵渠则是迎难而上、智慧克难的经典水利工程,后者之大智慧更大可为金融借鉴。灵渠,沟通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闽中郡,使秦朝郡级建置达到40个,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自秦以来,其对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经历代修整,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只航行。因此,灵渠之于金融的重要启示即:迎难而上、智慧克难。小微企业、三农及科技创新等领域,因成本高、风险大,往往是资金之水越难到达的地方,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老大难题,但难而能者,大智慧也。两千多年前做灵渠有多难,难以想象。当今我们引资金之水去灌溉或渡载小微企业、三农及科技创新,价值不亚于当年灵渠之效益,但难度未必有那么大。因此,我们不妨去看看灵渠,考究其怎样迎难而上,通过设计若干智慧“陡门”而解航行难题,或能获得解小微企业、三农及科技创新融资之老大难题的金融大智慧。

 其四,点滴巧为、持之以恒打造“金融滴灌”。小微企业是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之苗,苗之多少,苗之生长成长很大程度决定一个地方或区域之经济发展。而“苗”之生长成长,往往需要滴灌式金融支持,即点滴即可,但得点滴巧为、持之以恒。换言之,其“苗”之生长成长常需杜甫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此,金融亦可借鉴现代水利工程之滴灌技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点滴巧为、持之以恒打造“金融滴灌”,很有必要。

 其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精神,抢占互联网金融先机。互联网技术与精神,由于可虚拟体系取代物理体系,可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提供快速便捷服务,可十几分之一或二十几分之一节省成本,可充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而做到普惠,其对金融业的挑战,具颠覆性。诚如比尔盖茨上世纪末所言,“21世纪传统的商业银行将是一群灭绝的恐龙”,其前提即拒绝互联网技术与精神。确实,当今世界,金融若不拥抱互联网技术与精神,定然成为灭绝的恐龙,死定了,就如历史上繁荣了一百多年的山西票据因拒绝电报作为支付技术手段而最终成为了“灭绝的恐龙”一样。但这同时也是金融业进行革命性创新的重大机遇:倘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精神,研发全新金融解决方案、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打造更好服务社会大众的互联网金融,则金融业必将焕然一新,更具活力。互联网技术与精神或也是打造如上所提“资金盆地”、“金融都江堰”、“金融灵渠”,“金融滴灌”的捷径,换言之,倘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精神,或能更好更快地打造“资金盆地”、“金融都江堰”、“金融灵渠”,“金融滴灌”。既要将西安打造为西北区域金融中心,当然就应抢占互联网先机。抢占了这一先机,就能赢得战略主动,加速其战略布局的推进实施。 

 

话题:



0

推荐

杨再平

杨再平

416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生于湖北恩施深山老林,吃过观音土,放过牛羊,做过篾匠,干过各种农活,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教导主任。有词为证:“京城常梦,木屋青瓦,红薯包谷。让时光倒流,与牛羊共舞。野菜粗粮养顽童,为油盐,刃竹织篓。读了几句书,向往山外头。”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中国唱不衰》等专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