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会议正当其时
会议强调,银行业要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坚持促进化解过剩产能与防范自身风险相结合,坚持严控信贷增量与优化信贷存量相结合,坚持市场手段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支持扩大有效需求,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大退出保全力度,落实中央“四个一批”要求,积极践行绿色信贷标准,加快完善差别化信贷政策,在积极支持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积极践行绿色信贷
一是践行绿色信贷标准,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绿色信贷的核心是,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支持企业节能减排,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发展,这与化解过剩产能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将绿色信贷理念、标准、方法贯穿到化解过剩产能的全过程,确保信贷资金投向符合技术升级要求、碳排放约束和绿色标准的领域,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属于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项目的合理信贷需求,在商业可持续和手续齐备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确有必要建设的在建项目,在符合布局规划和环境承载能力要求,以及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的基础上,在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备案并补办相关手续的前提下,可继续予以信贷支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严禁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对未取得合法手续、不能依法依规补办相关手续的建设项目,立即停止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贷款支用,不得通过理财产品等其他方式变相提供融资,并主动、妥善收回存量贷款,妥善做好债权保全工作。
二是支持扩大有效需求,助推消化一批产能。当前,我国还有不少地区仍处在城市化初期和工业化起步阶段,有些领域产能虽然从数字上看是过剩的,但实际上这种过剩是相对的,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市场尚未发育成熟、需求还没得到开发造成的。对这部分过剩产能,要区别对待,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去逐步消化。银行业要运用信贷杠杆助推挖掘市场潜力、改善需求结构、引导需求升级,运用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多种手段,促进相对过剩产能与潜在有效需求合理对接。支持企业采购、居民消费、新农村建设、建筑物抗震加固等方面消化产能过剩的信贷需求。支持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支持钢材、水泥铝型材、平板玻璃等建材下乡。支持淘汰更新老旧运输船舶。支持推进绿色建材工程,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高强钢筋、高标号水泥、高性能混凝土、低辐射中空玻璃等材料产品。支持开拓船舶装备在海洋工程、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的需求潜力。
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助推转移一批产能。当前,有些产能对我国来说是过剩的,但是对有些欠发达国家来说还明显供给不足。特别是有些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的国家,还希望分享我们发展的物质成果,提高当地人民的福祉。要把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从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高全球产能利用效率、增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角度,通过积极发展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贸易融资、国际保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带动国内技术、装备、产品、标准和服务等出口,有序向境外转移一批产能。支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业领域内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满足当地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且审批手续齐全的过剩产能,有序向境外转移。
四是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助推整合一批产能。有些产能过剩是由于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由于采用技术落后造成的。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兼并重组,推动技术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支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利率,并购贷款期限可延长至7年。鼓励采取银团贷款方式,合理分散信贷风险,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鼓励运用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等方式扩大兼并重组资金来源。做好贷款合同的重新签订工作,落实债权债务责任,积极防范兼并重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防止因兼并重组出现债权悬空。
五是加大退出保全力度,助推淘汰一批产能。有些落后产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消耗了大量资源,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这些落后产能,要积极主动参与关停处置等工作,坚决压缩退出存量贷款,科学制定债权保全措施,依法保护金融债权。做好应对不良资产上升工作,积极联系财税部门,扩大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核销不良贷款,做到账销、案存、权在;探索打包转让等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多渠道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确保不积累新的风险。研究探索产能置换指标交易配套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形成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还要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相关信贷支持工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六是实施好差别化监管政策。监管政策要加大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监管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政策传导和落实。要建立完善产能过剩行业信贷统计监测制度,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等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定期通报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情况,不断提高风险预警水平。根据化解过剩产能客观实际,进一步研究加强差别化资本和拨备约束。建立监管后评价体系,从战略规划、管理政策、内控要求、组织实施以及工作成效等方面,对银行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和实施绿色信贷工作进行评价,探索将评价结果合理运用到高管履职评价、业务准入、监管评级等方面。对违反规定向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提供授信的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厉问责。
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业积极践行绿色信贷成效汇总:截至2013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4.9万亿元,所贷款项目预计年节约标准煤3.2亿吨,节水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2亿吨、二氧化硫1013.9万吨、化学需氧量464.7万吨、氮氧化物256.5万吨、氨氮42.8万吨,为节能减排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福州承诺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29家与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签署了《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共同承诺》,就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授信管理、积极践行绿色信贷、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等内容作出了郑重承诺,我们不妨称之为“福州承诺”吧!其承诺如下:
一、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将其融入银行的“血脉”和文化,体现在银行经营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深化内部改革,切实加强绿色信贷组织管理和能力建设,积极配备资源,形成绿色信贷合力。
二、加快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未雨绸缪,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授信管理,摸清风险底数,严把政策界限,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信贷风险。
三、不断完善环境与社会风险分类管理,高度关注授信客户及项目在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行为,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督促高风险客户制定并落实风险应对方案,积极回应受影响群众的诉求以及社会团体、媒体的关注;对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客户及项目,果断采取相应风险处置措施,并在维护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坚决退出。加强境外融资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相关国际准则或国际惯例。
四、加快建立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定期开展绿色信贷自我评估,落实激励约束措施,确保绿色信贷持续有效开展。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信息披露机制,公开绿色信贷战略和政策,如实披露绿色信贷发展情况,加强与相关社会团体、媒体的互动交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高度重视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广泛开展绿色信贷理念宣传教育和节能减排全员行动,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积极推行绿色采购和办公建筑节能,坚决反对公务浪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