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上午应中国金融学会之邀出席在宁波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第一届青年论坛”。本人自然年龄已非青年,但自我感觉心态年龄还年轻,尤其对学术研究的热衷以及学术思想的活跃还算年轻,所以应邀而来,并发表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呼唤初始金融资产多样性”的演讲。请群友分享以下演讲要点:

“新常态”九要点,皆为正在进行与未来时态,一言以蔽之,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正在进行、将应实现。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属多维度大尺度跨时空调整创新,亟待专善跨时空交易的金融积极支持助推。

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与满足其需求的金融支持不尽人意始终是个大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五大矛盾。

一是高储蓄大国总储蓄始终大于总投资与融资难而贵并存的矛盾。我国储蓄率50%左右,居世界之冠,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超50万亿,人均3万多人民币,总储蓄一直大于总投资,总资金供给足够,但却始终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很令人费解的矛盾现象。

二是短期化金融资产与长期项目融资需求“期限错配”的矛盾。以理财产品为例,平均周期118天,6个月以下占86%,一年以上仅2%。初始金融资产短期化即银行负债短期化,其资金运用即银行资产多长期,由此形成“期限错配”。

三是刚性兑付金融资产与风险项目融资需求“风险错配”的矛盾。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为主流,即使非收益率预期产品,购买者往往也负盈不负亏,买者并不自负,如此刚性兑付初始金融资产形成的资金供给必然满足不了风险项目融资需求,而限于“风险错配”。

四是非市场化利率金融资产与利率多样性融资需求“利率错配”的矛盾。由于客户、项目、时点、期限等不同,资金需求价格即利率本应多样,但非市场化利率却有限高,这就难免造成“利率错配”,使愿出高价融资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

五是过多银行主导传统存款类金融资产与多媒介融资需求“媒介错配”的矛盾。理财类初始金融资产及其运用本是突破传统存款类初始金融资产及其运用的另类,但却严重存款化,以至于过多银行主导传统存款类金融资产与多媒介融资需求“媒介错配”的矛盾依然存在。

究其原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金融机构设计初始金融资产工具或产品,从终极实体经济端需求考虑少,而从自身需求考虑多,造成初始金融资产动员或引致多样性资金供给与终极多样性资金需求脱节。

因此,应积极谋划初始金融资产多样性的解决方案。一是要认知科学合理的多样性初始金融资产工具或产品是有效动员引致多样性资金供给的重要载体。二是要从终极实体经济多样性融资需求出发,当前尤其要从积极支持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一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出发,研发多样性初始金融资产。三是要借鉴都江堰、灵渠等古今水利工程聚水、引水、“陡门”提水灌溉良田、渡船漕运的智慧,精心设计智慧含量高的多样性初始金融资产,以有效汇集、引导、提升资金之水“灌溉”或“漕运”实体经济。四是要按期限、风险、价格、媒介四个维度研发丰富多样的初始金融资产工具或产品,以最大限度满足终极实体经济端的多样性融资需求,尤其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势在必行、正在进行、将应实现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多样性融资需求。 

话题:



0

推荐

杨再平

杨再平

416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生于湖北恩施深山老林,吃过观音土,放过牛羊,做过篾匠,干过各种农活,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教导主任。有词为证:“京城常梦,木屋青瓦,红薯包谷。让时光倒流,与牛羊共舞。野菜粗粮养顽童,为油盐,刃竹织篓。读了几句书,向往山外头。”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中国唱不衰》等专著。

文章